作者:潇霄 心理咨询师 2021.5.8
从3月3日开课起,到现在,已经上了8周课,2个月的时间。见过了5位老师,武老师,庄老师,李老师,何老师,王老师。算下来,学时有30小时了。
有哪些收获呢?
一,理解 vs 怎么办。理解为先。
最大的收获是关于理解和怎么办的不同。对我来说,我很容易在一些时刻,去想,我现在该怎么办。在谈话陷入卡壳,情绪遇到相遇,被来访者贬低或质疑,总是会忍不住去想,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之前在接受督导的过程中,也会希望督导能够告诉我该怎么办。而在学习动力学的这两个月来,我反复地接触到关于这个问题的领悟,动力学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来访。在那些紧张的冲突的时刻,深呼吸,观察自己的情绪,感受这些情绪如何帮助理解来访者。
之前在写个案报告的时候,在反移情的那一栏,写下自己的情绪感受,现在多了一个角度是,这些感受,帮助如何理解来访者。
在这一段里,老师还提到了一个小迷思,有人提问,如果学了动力学,用动力学去理解来访者,用认知去与来访者工作,是否可行?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如果一个来访者想要快,那是不是就用认知,如果来访者愿意慢,那就再用动力学。这是在深入动力学的学习之前,脑海里一直盘旋着的“捷径”。目前,这个问题,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当理解发生的时刻,咨询的效果也已经发生了。因此,老师认为,理解当先的话,就足够了。而我自己的答案,还没有生成。保持好奇,保持接触其他流派和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