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落幕(四)

落幕(四)

作者: 寒江晓瑟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18:18 被阅读0次

听到她的言论,崇祯难免有些讶然,不由得打量了她一番,没想到一个小太监居然有如此见解。

“所言极是。李自成的起义军乃一群乌合之众,本就不足为惧,哪怕是强悍的满清政权,朕也不将其放在眼里。”说着,他脸上流露出让人不易察觉的蔑视群雄的表情,“怎奈我大明国运不济,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叛军、外族纷纷崛起,内忧外患叠加……”崇祯言之未尽,即戛然而止,脸上又现出几分忧思之情。

“可是,不管是不是时运的问题,大明终至今日败亡的结局,陛下可曾深思个中缘由?”寒萱想探寻他的真实想法。

“群臣误我,误国!”他愤恨地说,“前番叛军尚未破城之际,江南尚有大好河山。朕欲效仿大宋南迁,先偏安一隅再图谋收复河山之大业,然而诸臣皆有私心,害怕万贯家财不易远迁,却冠冕堂皇地搬出‘天子守国门’的祖宗家法,百般阻挠朕的计划,致使贻误时机,导致如今无法收拾的局面。”

寒萱向来认为他是个勤政的好皇帝,不可能对形势判断出现如此严重的偏差,最终招致帝国的灭亡,原来是大臣们从中作梗。她想起历史课堂上,林老师曾经让同学们讨论过文臣与君权抗衡的话题,尽管一直知道大明文臣对朝政的影响,却不曾预见得到皇帝的权势竟如此衰微。面对如此的朝政,崇祯皇帝也很无奈吧!

“民间传言大明朝政腐败,这总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吧?”寒萱无情地揭开了朝廷的伤疤。

“也不尽然。太祖、成祖时期,严惩贪官污吏,文臣武将不敢造次,朝政自然清明。后来有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文臣实力大大增强。因此朕继位之后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尽可能压制东林党,在位十七年来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就是为了均衡朝中党派势力。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产生弊病,频繁更换大臣也致使政局不稳,尽管朕励精图治、想尽办法,也没能控制文臣权势膨胀,以至于他们连朕这个皇上也不放在眼里。”崇祯幽幽地说。

听着这些自己并不知道的内幕,寒萱很受触动,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得唯唯地说:“陛下是个好皇帝,后世明辨是非之人也会知晓您的苦衷!”

崇祯仍沉浸在他的世界中,仿佛对寒萱说,又好像自言自语:“群臣误我,误国!……争权夺势暂且不言,还不能恪尽职守,李自成攻城之时,守城之将竟然喝得酩酊大醉,如此怎能抗敌?今日早朝,朕召百官共商大事,却无一人前来议事,听闻投奔大顺者已近半数,昔日经常挂在嘴边的礼义廉耻、忠君爱国全都抛到脑后,有臣如此,大明焉能不败?”

寒萱听得清楚明白,知道君权旁落、群臣失职都是事实,然而王朝的覆灭全都是臣子的罪责吗?臣子有臣子的过错,君王也有君王的不足,诸错合一,终致酿成大错。

不待她有所回应,崇祯又懊恼地说:“当然,朕也有过错,轻信满清离间之计,错杀袁崇焕,是朕最大的罪过。如果袁将军尚在,我大明亦不至此啊!但朕绝非亡国之君,只是恰逢亡国之运罢了!”

一旁的寒萱连连点头,生不逢时,这是崇祯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幕(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wm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