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
有多少姑娘和小伙饱受折磨,却又无处诉说?
有多少女孩偷偷背着好友、男友、家人,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倾泻?
有多少孤独的灵魂,在一个个失落的独处时,无意识间被吞咽的快感牢牢抓住,从此便无法收手?
有多少漂泊的人儿,日渐失去了与人交流的欲望,只能与自我作伴,用食物慰藉自己,下一秒却在体重计上对自己百般厌恶?
如此之多!
当你走在大街上,也许迎面而来一位弱柳扶风的小姐姐,一时之间惊为天人,认为此女美艳不可方物——那又细又白的美腿、恰可盈盈一握的细腰、纤长的十指、忧郁而若有所思的双眸……美啊!
但就是这样的小姐姐,她回到家关上门,卸下来所有的防护壳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进食。
当然,大多数,不会如网络吃播那般文雅。她不必面对镜头,不必在乎大众,这里只有她自己。
网络上有太多关于神经性贪食症的文字了。现在的人普遍不是很喜欢大段的文字,许是一种进化也未可知。
我来大致解释一下。可能不会那么专业,但足够使阅读者有个初步了解了吧。
字面来看,就是一种由大脑神经某处出了问题而导致的贪食症。大脑某处神经出问题并非骂人的话。
大脑某处的神经问题在于细微的地方,这里不说专业名词,简单粗暴来说就是在某个突触那里——能增强你的进食的欲望、频率和量的神经递质要多于能增强你自控、吃的差不多就放下筷子的神经递质。
这和我们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道理。
我们平时干些什么,大脑里面专门有记忆这些痕迹的一个区域。
都说好的习惯难以保持,坏的习惯却不用养就会有。这其实也是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在作祟,简单来说即是——吃饭、睡觉、性爱、看视频……总而言之被我们称之为是一种“享受”的这些事,在发生的过程中,脑部某个区域就会分泌一种快感因子,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加速了某些突触间的交流,然后我们就能在干这些事情的同时觉得爽歪歪~
嗯,所以,可以理解的就是,有过暴食贪食的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但同时每个人具体下来又是不一样的,这是必然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用一个词语来总结,就是“大同小异”。)
这些心里饱受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心灵,当他们遇到了能让他们产生一种“爽歪歪”的快感的时候,自然舍不得它就这样离去啊。
只要一直吃,快感就会一直在……
对于在人际和其他事情上郁郁不得志的脆弱心灵来说,这简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东坡居士在郁郁不得志的时期里可还成为了美食家,创造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呢。
不过快乐总是短暂的,进食者只想再快乐一点,什么都不用想,再要一点,再要一点,再要一点……哪怕最后满心的懊恼与痛苦在所不惜。
如此循环往复,持续的时间一长,次数累计得一多,得,大脑那部分专门记录你行为的区域记住了。
之后的事情便是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不管进食者本身的控制力有多强,稍一松懈,那进食欲望便如洪水猛兽一般操控了柔弱的身体——疯狂得往嘴巴里面塞食物,严重者连纸巾也塞。
进去了,又怕胖,那么催吐是不可避免的了。当然也有人选择健身。也有人选择吃药。也有人选择不理睬,不清除。
内心的孤独是很难驾驭的,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享受它。
这也许和我们这个互联网社会有关吧,手机时常占据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很少静静的审视自己一两个小时。
快捷方式也是一种依赖,依赖很大程度上是人失去自我的源头。
我曾也是一名神经性贪食症患者。
始于高三,结束于大四,长达五年。
开始的原因是我从小阅读多类图书太多,思想成熟的早,过早的迷茫和孤独。我安慰自己说,有相法的人都是孤独的,但毕竟还是个小女孩,很难找到可以说话的人。便自己搬出学校一个人住。即,孤独是根源,独处是契机。
结束的原因是,和很爱的人分开了、爷爷去世了、考研失败了、发现爸爸妈妈比我更缺爱……
我好不容易爱上一个人,也让他好不容易爱上我,但,幸福很短暂,痛苦很持久。
痛苦持久到我没有了生存下去的欲望,好几个月都在想着要不要离开这个世界。
痛苦持久到我对于手机厌恶至极。
痛苦持久到我的大脑不再渴望食物带来的快感,不再驱使我大吃大喝。
痛苦持久到让我足够冷静,足够清醒。最终决定活出个人样来。
想告诉所有贪食的同伴们,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手机,由孤独带来的问题就交给孤独去解决。
“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强”。这句话是黑天鹅的生存之道,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