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陷入低落期,开始断断续续读《人间岁月长》这本书,读了十多天,终于读完了。书中收录了很多季羡林的散文。
我借用季先生八十多岁的眼睛,窥探到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虽管中窥豹,也收获颇丰。
可能因为我家里也有养猫的缘故,看到季先生《老猫》这篇,里面提到“半夜醒来,感觉有什么东西重重压在身上,虽然双腿因为僵卧太久,又酸又痛,也忍着不动,以免惊醒了小猫的轻梦。”
实在是太生动,但我就不是,半夜看见咪咪,心总会软一下,忍不住亲亲小猫,结果把猫吵醒,它会翻个身看我一眼,或者“喵”一声逃走。
文章里又提到的猫会独自死去,于是季老就联想到人类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他说自己想过向猫咪学习,如果预知到自己大限将至,就找一处隐秘躲起来就地老去,又担心成为爆炸新闻“寻找我的人可能比找彭加木的还多”,不免觉得生动有趣。
而我第一次真真切切被死亡刺痛,也是我养的第一只小猫离开我,可我不如季老有灵性,除了痛苦并未生出诸多感悟。
全书分为忆初心、怀师友、花解语、长歌行、幽梦记、有所思六辑。
先生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就像倾听一个年老的智者,穿过岁月的时光缓缓向你诉说,他一生的风雨喜乐。
书封面写到“致彷徨的你”,而在全书的最后,他用自己的一生,给了彷徨的诸君答案。
季老出生于辛亥革命那一年,幸也不幸,作为季家唯一传宗接代的男孩,离开贫困至极的故乡和肝肠寸断的母亲,来到济南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济南国破飘零,他幸得良师奋发图强靠上清华;清华毕业后,去德国十年,亲临二战,看见周遭的人被卷上战场,又缺胳膊少腿的回来;然后辗转回到国内,又遇到辛亥革命,耗时1整年才回到北平……
“致彷徨的你”,季老一生坎坎坷坷,却丝毫没有瞻前顾后“在饥饿与轰炸声中,完成了论文”而不是天天想着“法西斯胜利了该怎么办”这样近乎形而上的大事;二战结束,路途坎坷,却找到机会就离开德国,没有想着各种顾虑,拖成旅欧华裔。
去做,去成为,而不是再想想。“彷徨的你不要再彷徨了”,完成你该做的事,最后的最后时间会给你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