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十二篇创意写作的习作——通过随机给定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构建一篇包含矛盾冲突的故事。
“一个人想要教练(Noun),于是TA观察(Verb),TA的世界就毫无头绪(Description)了。”
教练工作解题:
这个人是谁?
TA为什么想要一个教练,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TA为什么只是在观察,而不是与潜在的教练人选沟通?
最后TA的世界为什么(因此)就毫无头绪了?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这里边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阿朱僵坐在原地,脑中一片空白,可能她会觉得自己此时的大脑所有神经元都断了连接,她很难理解自己当前的处境,即使这个处境是自己这么一步一步推动过来的。
一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阿朱有一个14岁的儿子,叫小星,正在上初二。小星平日里给人很安静的样子,不太像一个青春期的男孩,但他有一点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就是非常喜欢玩一款游戏——绝地求生,就是那个“今晚吃鸡”的战术竞技型射击类游戏。
这么说吧,小星不是一般的非常喜欢,是非常的沉迷。
小星有一个自己的战队,是线上一帮人组的,按照小星的说法,其他成员应该都比小星大不少。大家能和小星一起组队玩,据说是很看重小星的小天赋;小星呢,因此也很有成就感,时不时给父母讲自己的游戏天赋,估计是暗示父母——自己是可以成为电竞选手的哦。
事情总有正反面。这游戏沉迷的另一面,就是小星的学业从初一下半学期就下降非常厉害了,尤其是初一的数学。这也难怪,数学的知识点非常系统且有逻辑,一旦落下一两节课程的知识点,后续再上课就会比较困难。这一路到了初二,数学就基本上有点学天书的感觉了。
阿朱很着急,孩子爸爸却很少介入小星的教育,这也让阿朱更加焦虑。
二
一天,阿朱看到网上有一个新闻,讲的是现在的电竞训练营竟然成为戒除网瘾的一种存在了。新闻里讲的逻辑是这样的:电竞训练营可以让学员短时间深入体会电竞选手(这里特指集训选手)的训练和生活日常,由于电竞行业的淘汰率非常高,平日觉得自己很厉害的业余玩家,很容易在这里知道什么是天花板,以及自己与天花板的巨大差距,就此断了走专业电竞选手的念想,回去好好读书了。而且,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父母也很乐意将孩子送过来训练,因为基本上等训练营结束,小孩就可以老老实实回去上学了。
这可是一个天赐的机会啊,阿朱这么想。他们所在的城市,正好有一只很不错的电竞战队,正在招募训练营学员,阿朱在网上找来了招生要求,年龄什么的都很符合。于是,后边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小星非常兴奋地接受了母亲的去电竞训练营提议,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他就开始热切盼望着开营了。
三
小星进入训练营的带队教练是一个白白的男生,30岁出头,有点胖,戴着玻璃瓶底般的厚眼镜片,这个教练之前有大概5年的职业电竞经历,在国内属于准一流水平。现在大量新人涌现,于是在俱乐部退下来当了教练,手下的弟子目前有一两个冒头的,在国内赛事上可以排进前三。
阿朱对电竞完全没有概念,教练和小星的一些交流,阿朱就只能远远地看着,完全看不出什么门道。这个训练营,是需要学员在俱乐部吃住的。阿朱有限的几次远距离观察,看到的就是教练一板一眼,小星却是格外认真,比上课那是认真多了。
这一期训练营有30多个小孩儿,年龄和小星差不多,可能大多数家长与阿朱的目的也差不多,毕竟这个行业其实非常规范了,能进不能进,都是有实战结果说了算,绝大多数人都会打道回府的。
第一个周末,小星回家之后除了吃饭,几乎就把自己关进了房间。平日里小星与阿朱的交流也不是太多,周末吃饭也是心事重重的样子,阿朱想着问问训练营的情况,后来还是话在口中又咽了回去。等第二周训练营结营了吧,不过感觉小孩还有些好强。
四
第二周训练营结营,电竞战队举办了一个特别简约的结营仪式,让所有家长和学员一起,与电竞团队来了一个交流的活动,顺带告知下一阶段可以留下来继续进入训练梯队的学员。
这时阿朱才发现,这个白白胖胖的教练是电竞团队的教练兼领队,他给大家做了一个训练营的结营复盘。正如绝大多数家长期望的,教练谈到了电竞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极高的竞争挑战,从实战训练的战果来看,训练营绝大多数学员无法达到国内选手的初级竞技水平,训练可以到此为止了。不过,教练话锋一转,提到有两名学员可以进入战队预备梯队。
当小星的名字从教练的口中念出来,阿朱的脑中一片空白,于是有了故事最开始的那一幕。
教练这是用了什么样的训练手法?自己的儿子难道真的可以成为电竞选手?
其实进入预备梯队,到能够成为战队正式成员,还有很高的淘汰率。阿朱陷入了两难境地,她应该是和教练表明自己的真实目的,让教练劝说小星?还是直接和小星说清楚?好像怎么都没法推进的样子。
那如果让小星继续在战队进入下阶段训练呢?可能还涉及到教学和训练费用的问题,家里目前是没有这笔预算的。
尾声
阿朱僵坐在原地;旁边的小星一脸热切地享受自己的晋级;讲台中央是教练在继续陈述,不时给小星投来赞许的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