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之约,2017年10月28-29日出席在福建尤溪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
尤溪是朱子出生地,自然属于儒家圣贤之域。27日乘高铁抵达南平,会议主办方派车来接。恰与秋风老师得同车到达酒店,时近九点,下车伊始,就被门口左侧两块石碑所吸引。大碑上四个大字——韦斋旧治,原来是朱子手迹,为民国当地军阀卢兴邦所立。韦斋的“韦”,我是询问了朋友才认得,韦斋是朱子尊人朱松的号,曾在此地为官。朱子也因此出生于尤溪。因尤溪又名沈溪,故取名沈郎。这是多么美的一个名字啊!酒店门口及附近的八百年的大榕树,更是沧桑岁月的见证者。
第一天游访桂峰村和双鲤村,虽然来去匆匆,未及从容徜徉,但闽中山水之美,令人流连。军阀卢兴邦抗击日寇,兴教励学,已经令人赞叹。而朱子对于书院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无人能比。
考察朱子文化园,参观尤溪博物馆,朱子文化苑所藏大量堂号及家训匾额,那就是儒家精神最动人的载体。游南溪书院,朱子的气息弥漫其中。“公山气向尼山续,活水源从泗水来。”确实如此,钱宾四先生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物,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孔子是三代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儒学的开创者,朱子是宋明新儒学的集大成者。如果这样说,是过分抬高朱子的话,周桂钿老师说,三个人物,孔子与朱子之间加一个董子。如果这样还嫌过重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孔子之后,孟荀双峰并峙,其后则有朱王二水流长。在我看来,无论如何,朱子以踏实为学的精神,深化并拓宽了儒学的河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态度。
说实话,在此前我真是对尤溪不了解,没有关注过。很多朋友看我到尤溪开会,还问是不是龙溪。看来,尤溪的名气还远不如婺源大。但是,经过两三天的体验,尤溪给与会者尤其我本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山水之美,乃天造地设。操持会议的尤溪朱子研究会副会长陈琳女史,优雅端庄,温柔敦厚,乃干练之才,颇得与会嘉宾之赞叹!此则天地人文涵养之功,是文明之美。
会议上,见到了很多熟人,也认识了不少新友,正所谓旧雨新知,济济一堂,谈文论道,畅所欲言。29号上午大会主题发言,有幸与朱杰人先生,崔茂新老师,鲍鹏山老师,刘强老师,王财贵先生,左克厚先生,汉风兄等同台演讲。下午小组讨论,我是实践组的主持人。明伦书院、文礼书院、关中书院、经心书院、问津书院、尼山圣源书院、湖畔书院、筼筜书院、文儒书院、九州书院、端庄书院、彭城书院、黄河书院、襄平书院、鸿山书院汉文化研究会等机构负责人介绍各自的经验、挑战等。交流的目的,达到了。我个人也加深了对目前国内书院的了解。黄毅铭先生的一句“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令我怦然心动,赞叹不已。这应该成为书院的共同精神追求。王少峰兄提到一位在陕西师大学习甲骨文的美国朋友,坚持在中国面向大众公益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则令我等感到一种刺激。为什么美国人有此中国情怀,而我们的国人反而没有?中国人,是不是应该有一种文化的自觉担当和责任呢?而王财贵老师讲他推广读经的历程,他提到应该让书院精神延伸到体制内的高校之中,我深表赞同。他指出,近代的先进中国人为了救亡而反传统,是“以亡天下的代价来避免亡国”,也是很有见地的话。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一时不能毕记。
除了思想的启发,还有友人深谈浅谈的情谊与快乐。武汉张华老师,热情地为大家画像,而我居然得到两张。与我同住一室的是南昌王令策先生,居然他与陈寒鸣老师熟识,也与胡可涛兄是忘年交,可谓巧缘。不仅得到王老师签名赠送其编注的乃父王咨臣先生《新风楼诗词系年》,而且聆听了很多有关掌故逸闻。这些都是珍贵的学术史口述史料啊。晚餐时,丁宁老师远道带来的黄酒,为大家增加了很大兴致。与汉风兄,施文忠兄,孔垂壹兄,左克厚老师等,畅饮开怀,谈古论今,其乐不可及。
回到书院的主题。今天,书院复兴已经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事实。而书院教育则成为必须正视的话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人文主义。这种精神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人文教育为主导。这种人文教育的宗旨就是“人文化成”,培养理想的人格,塑造君子,希圣希贤。这与孔子对人的理解、对仁的阐发、对礼乐的作用的强调分不开。“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
《兑·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书院的讲习传统可以上溯至孔子所开创的“杏坛”。杏坛虽为后世的想象之说,但是孔子之教育确实开创了一种“朋友讲习”的风气。而孔子所开创的中国教育传统,被宋明书院所继承光大。
书院兴起于唐,大盛于宋。书院的兴盛对宋代及以后的文教事业乃至整个政治、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钱宾四先生说:“宋学精神,厥有两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创通经义,而精神之所寄则在书院。”
书院的精神,一是有规范性,这体现在书院规训上,体现在礼仪上;一是有自由性,这体现在讲学中的自由辩难,平等交流;一是有开放性,这体现在外来学者及听众的参与上。
传统书院的功能,一方面是“养士”,培养具有君子人格的知识群体,延续文脉,挺立文明;一方面是“教化”,面向社会宣讲,以儒家义理教化民众,造成有道德的社会。
今天书院依然应该秉承这样的责任。书院就应该关注“世道人心”,涵养人心,匡正世道,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不到二十年时间,书院复兴,大势已成。尤其是近些年,更是方兴未艾,蓬蓬勃勃。据说,目前书院已有近万所,但是百分之九十是有名无实,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所以,我首先提出书院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书院,首先是体现儒家精神,弘扬儒家思想的场所。书院当然需要开放性,接纳佛道,接纳西学,但是第一位的是要有主体性。失去了儒家主体性,怎么算是书院呢?
我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书院发展的中正性。书院发现要守中守正。中,就是说不能脱离时代。书院一方面要引领提升社会及教育,弥补教育的缺憾,体现真正的教育本质,同时又要注意社会性质已经从传统转变为现代。传统的东西,已经无法覆盖现代社会,只能作为补充,起到救偏补弊的作用。所以,全封闭的,脱离现代体制教育的方式,要慎重。正,是说摆正讲道,读经,习艺的关系。经典学习是书院教育的核心,传道是本质,成人成德是宗旨。艺不过是接引人进入经典的手段,没有艺不行,光有艺更不行。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再提几点个人的想法,建议如下:
1.现代书院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有助于书院精神的自由培育和开展。当然可以借助于政府、大学、企业等的支持。
2.现代书院应该具有一定的传统建筑空间,至少有传统建筑风格元素。
3.现代书院应该确立师生共修机制,可以借鉴近代书院如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新亚书院等的经验。
4.现代书院应该着力恢复讲学传统,尤其要面向社会大众的需求。
5.现代书院应该注意彰显礼仪性、庄严性、神圣性,比如定期的释菜礼及书院人员的服饰及举止应该具备一定礼仪特征。
书院的发展,需要回顾与反思,需要总结与前瞻。蒙刘强兄抬爱,经秋风老师和我倡议,杨老师及廖老师等洙泗书院同仁支持首肯,明年洙泗书院承办第四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共同推进书院发展,助力文化复兴。
办书院,讲学,是朱子一生非常巨大的作为和贡献。这也是我作为儒生的夙愿。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书院的复兴,当然我说的是真书院之复兴。愿为此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