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527635/0bef0a4cfb4026df.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27635/b48dd36656e938f2.jpg)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准备各类豆,说准备明天熬腊八粥,恍惚才明白,明天是腊八节。
跟老妈视频时,我问她:“妈,你知道明天是腊八吗?”老妈说:“知道,我们老家有过腊八节吃腊八面的习俗,我明天就准备和我娃(侄女和小侄子)吃腊八面。”我说:“腊八面就算了,我准备明天喝腊八粥。”和老妈拉了会话,知道她带着两个小孩子在家都挺好的,就放心了。弟弟和弟媳因为疫情防控,各自在单位忙,晚上也回不了回家,所以,家里大小事宜及两孩子就靠老妈来照顾。没想到,年迈的老母亲,老了老了,却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发挥余热,让弟弟和弟媳安心工作,少了后顾之忧,也算为抗疫尽力了。
说到腊八节,我记得小时候经常说的那句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花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了腊八节,小孩子最开心,就等着过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他们不用操心准备食材,不用操心打扫庭院,不用操心置办年货,一门心思等着过年。
据说,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人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了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了下来。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称,“腊八日,以米和麦豆及诸蔬果做粥,谓之腊八粥。果木有不实者,以斧斫树煮粥于穴,问曰:“结不结,枝压折。”“谓之”“喂树”。
看似一碗小小的腊八粥,却承载着如此丰厚的文化,我们现在何尝是在熬粥,而是将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
微信里留言在校期末备考的女儿,明天记得喝一碗腊八粥。我也准备去熬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