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在下邳遇到了一段奇缘。在此碰到了黄石公,得授《太公兵法》,张良把此书研究的很深。但是黄石老人曾说自己当为帝师?这个帝师从哪说起呢,自己可是皇帝的仇人啊,咋就是帝师呢?张良不明白。
没几年,秦始皇死了,由于秦始皇时期的暴政,百姓的怨气积累,终于到了秦二世爆发了,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先挑起了起义的大旗,很快的,起义的风潮席卷全国。
张良也坐不住了,他组织了百十来号人,也开始干起义的大事。但是在那个时候,百十来人的起义部队,根本不算什么,千人万人的起义群落到处都是。
张良觉得自己的的这百十来号人很难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准备投靠当时更有实力的景驹,此时的景驹正在彭城(现在的徐州)举着义旗与秦军对抗。
就这样,张良率领着这百十来号人,赶去投奔景驹。
也是命运使然啊,景驹还没找到,张良却碰到了也想找景驹帮忙的刘邦。
张良一遇刘邦,成为刘邦的知已
刘邦当时虽然已经占了几座城,有了自己的一支队伍,但不小心,队伍出现了叛徒,原来刘邦的属下雍齿据丰降魏,和刘邦做对。刘邦屡攻不克,正想去找景驹帮忙,借点人马。
两支人马碰面,于是兵合一处,一起去找景驹。可是,还没有到彭城,一个坏消息传来,景驹那块,被项梁派兵给灭了。两人顿时有点傻眼。
都是抗秦的义军,免不了一番寒暄。这一交谈,刘邦和张良对上眼了,刘邦觉得自己这段时间以来,身边缺个参谋,打仗总是缺那么点啥。而张良则感觉,刘邦这个人不错,我之前拿《太公兵法》的内容和人聊天,这些人都不懂,就好象对牛弹琴。只有和刘邦聊,我说啥,他都觉得对。真是千金易得,知已难寻啊。这我还找啥景驹啊。我就跟着刘邦干得了。这是张良第一次跟随刘邦。
于是,张良也不去找景驹了,再说,也找不着了,他的部队,摇身一变,成了刘邦的人。张良也被刘邦任命为厩将(负责车马后勤方面工作的将领)。
既然项梁灭了景驹,刘邦想,干脆,我投奔项梁得了。于是,刘邦带着张良,投靠了项梁。成为项梁旗下的一支义军队伍。
离开刘邦,张良去搞自己的事业
第二年,项梁的队伍发展迅速,拥有五六万人马的规模。还立了楚王,以楚王的名义对抗秦朝。全国各地,也在纷纷闹独立,原来的六国旧势力,都在各自想办法复国。
张良此时,仍有一颗复韩的心。他找到了项梁,请求复立韩王,以便于树立更多的抗秦队伍。
在下邳时,张良因为救过项伯,就认识项梁。算是故识。项梁满口答应。
命人找到了韩王成,立为韩王,让张良当丞相。给他们一支队伍,回韩国故地发展。收复韩地,兴复韩国。
刘邦虽然很喜欢张良,但是张良现在的心还是在复韩的道路上,刘邦很无奈的向挥别。嘱咐张良一路保重。这是张良第一次离开刘邦。
张良二遇刘邦,五次献计帮刘邦灭秦与鸿门智斗
张良跟着韩王成回到了韩国的地界,开始收复韩国的行动。在颖川(今河南省禹州市)附近打游击,时而攻下几个城,时而又被秦军占领。处境很是艰难,没有什么发展。
正在这时,刘邦又来了。
原来,此时的革命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项梁在在一次和章邯的战斗中战死,楚怀王迅速掌控了局面。现在章邯又围了赵国义军所在的巨鹿。巨鹿方向派人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命令宋义带着项羽,范增去救赵。命令刘邦带着队伍西进灭秦,这不,刘邦一路快进,来到了原来韩国的地盘,又见到了张良。
张良重新见到了刘邦,可以说是又感慨,又委屈啊。离开了刘邦,自己跟着韩王发展,就是没啥建树啊。打不动啊。
刘邦告诉张良,不必担心,有哥在,保你满意。于是,刘邦出手,帮着拿下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让韩王留守,自己则把张良借走了。这就是张良二随刘邦。
在张良的辅佐下,刘邦如虎添翼,进入了灭秦的快车道。
这一回,张良五次帮助刘邦,帮助刘邦灭掉了秦国,还在鸿门宴上脱身。
第一次,解围宛城之困,在宛城(河南南阳),因为南阳郡守据城固守,一时拿不下来,这让刘邦很焦急,一时没有主意,就想绕开此城继续西行。部队已经开拨,张良琢磨了一下,不对,于是阻止了刘邦。
张良的意见是:“虽然我们想急着进关,但现在秦军也还不少,都扼据险要之地。如果不拿下宛城,我们绕过去了,他们从背后追杀我们,可是不妙啊。”
刘邦一想,对啊。于是马上更换旗帜,悄悄又抄小路返回,包围宛城,接着,向宛城投入招降书,保证赦免全城军民,这一招奏效了,宛城投降,刘邦没有了西进的后顾之忧。并且,由于宛城以及南阳太守的投降,整个南阳郡的其他地方,也纷纷开始投降。
第二次,计夺峣关。部队继续向前,到了峣关。这一关,是守卫秦朝都城咸阳的最后一关,比宛城的守兵可多多了。刘邦到了后,想要率众强攻。再次被张良劝下。
张良这回的意见是:“强攻的话,你带的这点人,根本就不够,所以,还是要智取。”于是,刘邦再次采用之前的方法,劝降。果然,这一招又一次起作用,关内的守将愿意投降。
刘邦这就准备进关。但是张良却建议,守将要降,士兵不一定,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乘其不备,偷袭。于是,偷袭得手,秦军大败,退守蓝田(现在陕西蓝田县),刘邦带兵直追,在蓝田又把秦军打败。这下,完全扫除了进入咸阳的障碍。此时的秦王子婴料到不敌,素车白服,出城投降。大秦帝国灭亡了!
第三次,劝离王宫,使刘邦不至于得罪项羽。
刘邦到了咸阳宫,留连在宫内的豪奢美景中不想走。在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霸上整治军队。等候项羽联军到来。
第四次,鸿门智逃。
张良怕刘邦的举动引出其他的麻烦,但项羽来到后,还是麻烦来了,项羽对于刘邦先入关中十分生气,对于刘邦紧闭关门则更加生气,下令军队做战斗准备。要攻打刘邦。这时的刘邦,在实力上,和项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还茫然不知项羽要来攻打。
而此时项羽阵营的项伯却着了急,项伯当年受张良恩惠,担心张良安危,于是悄悄进入刘邦军营,要救张良。张良顺势牵出了刘邦,于是刘邦和项伯求情,约好第二天到鸿门谢罪。
于是在第二天,刘邦在鸿门宴上,差点就要被刺,机智的张良,紧急时刻把樊哙叫了进来,帮刘邦挡剑,从而给刘邦赢得了时间。刘邦逃脱。
第五次,加封汉中与烧毁栈道。
鸿门宴后,刘邦分封十八路诸侯,把刘邦封到了四川。此时,张良又找到了项伯,让项伯去找项羽说情。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封地,扩大了封地面积不说,还为后来出关与项羽争天下打下了基础。
刘邦将去四川就封。张良告诉刘邦,等到了汉中,过了栈道,便把栈道烧掉,以便于消除项羽的猜忌,表示无东顾之意。刘邦照做。项羽果然不再怀疑刘邦,东归楚地。
张良二次离开刘邦
分封以后,韩王成重新被分封,此时的张良再次离开刘邦,依旧实现自己的相韩梦。
于是刘邦去四川,张良跟着韩王到韩国故地。
谁知道,因为张良帮助刘邦的原因,韩王成被项羽猜忌。于是,项羽挟着韩王成和张良来到了彭城,并把韩王成杀死在彭城。张良相韩幻梦破灭,及时逃出了彭城。投奔刘邦。
张良三随刘邦,帮刘邦平定天下
张良这次再无其他的牵挂。开始一心一意的辅助刘邦,终助刘邦成就一番大业。
这一回,张良又给刘邦出了三大妙计,终于帮助刘邦平定项羽,成就帝业!
第一计,下邑之谋。当刘邦出关后,带着联军,占领空虚的彭城。但好景不长,马上被项羽回兵打散。刘邦这回是真正的见识到了项羽的厉害,一度灰心失落,想要就此罢兵。但被张良劝止了,张良给刘邦想出了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这就是一方面,联系九江王英布,和项羽对抗。另一方面,让韩信向北,扫平北方诸国,减少楚国盟友。这一计划实施后,韩信在北方一路横扫,平灭北方十余国。为刘邦统一天下扫除了除项羽外的几乎所有敌人。而英布则在项羽势力的腰部对项羽进行打击。让项说首尾无法相顾。最终让刘邦和项羽的对抗中,拖垮了项羽。
第二计,张良借箸谏阻分封
在和项羽的对抗中,有人建议刘邦要复立六国之后,多加分封。刘邦没加思索的同意了。张良听到消息后,大吃一惊。张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张良一连给刘邦举了八个实例,都是说不能分封的。终于说动刘邦。不再分想复立与分封之事,为汉王朝的统一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阻力。
第三计,虚抚韩彭
韩信在灭掉齐国后,向刘邦发书,想做假齐王,把刘邦气的够呛。刘邦正要大骂,却被张良和陈平制止,刘邦对韩信的暂时妥协。居然笼住了韩信,成功地解决了汉内部的权位矛盾,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当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稳住韩信以后,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紧接着,在刘邦追击楚军时,又建议刘邦给韩信和彭越明确分封疆界,然后韩,彭来援助,并最终在垓下之围中,把项羽打败。刘邦统一全国。
最终,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刘邦盛赞张良道:“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也凭着自己在刘邦征战过程中出谋划策之功,获封留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