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好朋友为什么渐行渐远?
明明曾经形影不离,吃饭走路去洗手间,都要一起的两个人,会失去联系,逐渐遗忘?
明明以前总是天南海北聊一整晚的人,会变得无话可谈?
我最喜欢的一个回答是:就算你们再相似,拥有的也是不同的人生。
人生这辆列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点站。你们幸运的同行一段路,然后往各自的方向奔赴。
有的人在世界各地穿行,见到的是异国风景,山川湖海;
有的人在某一城市朝九晚五,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各类报表;
也有的人围着家庭孩子打转,想的是柴米油盐,住房教育?
你们曾聚集始发站,彼此窥探和了解,你们中的很多人越前行,越发现各自想要的生活不一样,所以即使你们曾经多么熟悉彼此,从某一刻开始,你们的方向开始渐行渐远。
“长大以后对好朋友的定义,就是还在身边的人”小时候我们对好朋友的定义大多建立在“分享”这个词语的层面上,比如和你分享玩具的人;比如和你分享零食的人;比如和你分享童话书的人….那个时候我们更愿意与这些人成为好朋友。
大一点之后,我们开始有一点情绪化,我们所认为的好朋友就是要有“义气”,要有祸一起闯,有作业一起抄。
再大一点之后,我们开始靠近同类,交朋友更强调志同道合,你懂我想做的事情,我也理解你的固执。
《老友记》里面菲比有句台词:生命里恋人们来来去去,但朋友永远是朋友。
我其实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恋人会离开,朋友也会走散。这漫长的旅程,真的只有很少部分的人一直在你身边,在你们的年岁都在往上爬的时候,他们还在。
这可能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许更长,你们的方向是一致的,
可能是因为,你们确实能懂彼此那些不动声色的悲伤,和奇怪到荒诞的小确幸,
也可能是因为,在独行的日子里,你们始终愿意,哪怕用一个语音的时间,了解彼此的近况,不至于完全对曾经的故事说句好聚好散。
“长大以后对好朋友的定义,就是还在身边的人”所以到现在,对好朋友的定义变简单了,就是那些还在你身边的人,无论因为什么,无论以何种方式。
现实生活里,总不会真的像《爱情公寓》里那样,出了门就能看到。
但是在你身边的那些人会让你觉得,即使你们不在一个城市,一想他们就觉得靠的很近。
在我读过的文章里,有人说好朋友就是如果你需要,他愿意把自己仅有的东西分一半给你;有人说好朋友就是所有人在你低落的时候背弃你,可他愿意尽他所能的帮你;也有人说好朋友就是,无论你平穷富有,都愿意与你同行。
我同意这样的友情难能可贵,这样的朋友也难得一遇。可对于大多数我们这样的90后,00后,这样的友情太宏观,它似乎以一些利益关系去诠释好朋友的概念。复旦哲学系的陈果对朋友的见解,我相对更加认同,她说“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论证你们是不是好朋友,帮助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我一直认为,生活是一个剧本,来来去去很多人,最简单的就是愿意陪你一起演戏的人。大雨滂沱的时候,晴空万里的时候。
By失散人口陶小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