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讲述雅各和以扫相见和好。雅各“举目观看”,看到以扫带着四百人来了。他的心情一定是忐忑不安,以为这次凶多吉少。他把孩子们分开,交由生母看管着。然后,他吩咐孩子和母亲分成三组,按照次序排列:“两个使女和他们的孩子在前头,利亚和他的孩子在后头,拉结和约瑟在尽后头。”他这样安排,表明了他特别宠爱拉结和约瑟。他害怕以扫会忽然下毒手,所以把他们放在最后,在紧急的关头,他们仍然可以尝试逃走。
虽然雅各不知道以扫会不会出手伤害他的一家,但是他采取了一种做法,就是“自己在他们前头过去”。我们看到了,经过了雅博渡口的摔角以后,雅各改变了。他不再贪生怕死,让家人走在前头。他自己要走在前头。如果以扫下毒手,他会首当其冲,第一个遭殃。
圣经描写雅各“一连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近他哥哥。”以扫看到雅各,并没有痛骂他一顿,反而是热情地“抱住”他,“又搂着他的颈项,与他亲嘴,两个人就哭了。”兄弟俩终于都和好了。
以扫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他希望和雅各立刻回到他所居住的西珥。以扫和他的跟随者会走在雅各的前头,一方面带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雅各的一家免受袭击。雅各以孩子“年幼娇嫩”以及“牛羊也正在乳养”为借口,拒绝了这个建议。
第二,以扫希望留下部分的跟随者,护送雅各一家。雅各并不觉得有这个需要,所以他再次婉拒。雅各不接受以扫第二个建议,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前往西珥。如果以扫的跟随者同行,他就不得不去了。
以扫和雅各分道扬镳以后,就回西珥去了。雅各“到了迦南地的示剑城”,就在那里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在城东支搭帐棚”;
第二,向城里的领袖“买了支帐棚的那块地”;
第三,“筑了一座坛”,并且为这座坛取名为“伊利伊罗伊以色列”,“就是神以色列神的意思”。雅各给坛取这个名字,是为了回应他在伯特利的经历,因为他曾经祷告说:“神若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神果然按照祂的应许答允了他的祷告。现在,他透过坛的名字正式宣告:神是以色列的神。
这段经文提醒我们,要对神有信心。祂怎样向雅各逐一的实现祂在伯特利所宣告的应许,也会向我们实现祂在圣经的应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