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乡驻省中学,毛泽东看到一份报纸——《民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报纸。他惊喜地发现,报纸上讲的都是当今发生的事件。此前,他只知道印刷品是了解历史的窗口。
读《民报》,惊喜,激动,孙中山的名字刻在心碑上,同盟会的会纲引起心灵的共鸣。报载: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被捕,革命党人愤然而起,继续发动起义。1911年4月,湖南籍革命者黄兴在广州策划起义,写下“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表明为革命拼死一搏的意愿。十路人马只剩下黄兴一路,黄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着最喜欢的儿子同上战场。4月27日,起义爆发,黄兴亲率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府。激战中,黄兴受伤,依然坚持指挥战斗。在战友救护下,他乔装打扮,乘船逃到香港。起义失败,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红花岗,红花岗改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
毛泽东的眼前一片光明:中国正在发生反对帝制的共和革命!黄兴,湘人的骄傲,民族的骄傲!向你致敬,向你学习!——山沟沟里哪晓得这些?!不读书能做些什么?!
他热血沸腾,要为孙中山、为康梁鼓与呼。他心潮澎湃,笔走龙蛇,气吞万里如虎。
热血正沸腾,他写成一篇文章,拿到校门口张贴,心里默念: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同学们聚过来,有人读起来:当今之中国,唯有废除帝制,方能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之当世英豪有谁?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三人是也。设若以孙中山先生为新政府大总统,康有为先生为内阁总理,梁启超先生为外交部长,则中国庶己可救矣。
一石激起千层浪,议论纷纷:
“好,好!有胆识!——毛君泽东,何许人也?”
“一年级的,湘潭县韶山冲人也。”
“从山沟沟里来到省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竟然发此议论,胆大妄为!”
“狂妄之徒,天生的乱臣贼子,不知长着几个脑壳等着砍。”
……
一个声音高叫着:“韶山来的,孙中山革命党不要辫子,你如此推崇孙中山,剪下鞭子嘛!”
各样的声音:“剪!”
“剪嘛,剪嘛!”
“剪呀!剪呀!”
……
各样的目光聚焦毛泽东,毛泽东说道:“拿剪刀来!”
好事者拿剪刀,摇摆到毛泽东面前,递过去,刀尖直指毛泽东的左胸。毛泽东明亮的大眼睛,闪射坚定的光芒,接过剪刀,握住辫子,问道:“诸君,诸君,救国救民,在我学子!哪位愿意与我一起剪掉辫子?”
几个同学热烈响应:“剪掉辫子!你剪,我们跟着剪!”
“咔嚓”,毛泽东那一条拖了十七年的辫子被剪掉,被扔掉。响应的同学,有的一咬牙一闭眼,跟着剪掉辫子,几条长长的辫子先后飘飘摇摇落入尘埃。
响应而没有决心的同学迟疑不肯动手,响应也不敢的同学下意识地捂住辫子,向后退。毛泽东和剪掉辫子的同学手握剪刀发起攻击,书生们捂住辫子逃之夭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