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车展,雷军爆火。
他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他是学霸。
小升初考试全校第二,初升高全县第三,高考时710分的满分,他考了700分,是湖北省的高考状元,只用两年就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
他是霸总。
年纪轻轻就赚到了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据说38岁账户里就呆着40亿,觉得人生很无趣。
我最近很粉他。
晚上,我去楼下打印店取资料的时候,店老板看我在刷雷军的短视频,就笑着问我,是不是要买小米新车。
我说,暂时不需要买车,但是我好佩服雷军,40岁做手机,52岁造车。
他说,那有什么,人家有40亿,随便造。
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佩服雷军,不仅仅因为他是眼下炙手可热的成功人士,而是,我被他做手机和造车时的年龄所打动。
做手机的时候,他40岁,从零开始了解手机,学习手机,还要做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
造车的时候,他52岁,也是从零开始了解汽车。
如果说,雷军做手机成功了,归功于有钱可以随便造,但52岁造车,虽然也是环境所逼,不得不造车,可也要从零开始了解车,学习车。
以现在41岁的我,来同频一下十年后的我自己,是不是已经只愿意逛逛公园,喝喝茶了呢?
而今天55岁的雷军,三年时间从零开始学习车,创新车,发布新车,他还像普通营销员一样录短视频,为粉丝讲解车的性能和卖点;向用户深深鞠躬请求吐槽的时候口下留情,有问题一定好好改;为粉丝亲手拉开车门,看起来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完全不油腻。
这样的雷军,仅仅是因为有钱有底气才这么成功的吗?
不。
我觉得他的成功,不仅仅归结于他的知识,勤奋、专业;不仅仅归结于他的谦虚、能力和人品,而是归结于他愿意从零开始的人生态度。
我自己,去年迈进40岁,我忽然发现40岁的自己和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热情和闯劲要更足一些。
同频到40岁的雷军,虽然他很有钱,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到中年,愿意从零学起,全心投入去钻研一个新行业,新事物,这种精神和勇气,恰好是我们普通人应该有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
以前,我听过一句话:在一个行业里干三年,你是新手;干五年,你是熟手;干十年,你就是专家。
我曾经也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也曾把自己现在的“不成功”归结于不坚持在一个行业里。
其实,社会在变,思维也要变。如今,很多行业和固有的模式都消失了。
有句话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今天的我们,最需要拥有的,就是适应变化,拥抱变化,敢于和善于了解新行业,学习新事物。
记得我在读《价值》这本书的时候,了解到高瓴资本的张磊有个习惯,就是专门到城市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走一走,看看年轻人谈什么,关注什么,他觉得机会就在年轻人身边。投资腾讯的时候,他就是在义乌发现批发市场的门店里,每家店门口都留着QQ号,于是他就果断投了腾讯,成就了他很成功的一项投资。
这就是善于观察和拥抱新事物的回报。
曾经,淘宝刚刚兴起,有人抓住了机会;曾经,房地产疯狂发展,也有人抓住了机会;曾经,电视行业十分繁荣;曾经,没有智能手机。
这些行业的繁荣和更替,背后都有亲历者。可我们是主动迎接变化的人?还是被动接受变化的人?
其实,一切繁荣的背后,总有新事物在崛起,新行业悄悄替代旧行业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狂欢,在安逸,直到衰败来临,才看清繁华背后早已是黄昏之气。
所以,无论什么年龄,我们都应该愿意打开自己,了解新事物,有归零心态。
如果有这样的人生态度,那我们就会少了很多焦虑和恐惧,更不怕所谓的中年危机。
这几年,中年危机这个词,频频出现在我耳边。或许,是我自己到了中年。
那么,中年危机的背后是什么?
是不想打破安稳的生活,安稳收入和安稳的技能。
换句话说,就是不想学习和钻研新知识,新业务,不想从头做起,不想把自己的标签、身份、地位和名誉归零。
但,时代滚滚向前,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知识,专业和能力上肯定不能和雷军比,但这种愿意从零开始的心态和愿意挑战新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一定可以学习和拥有的。
就像我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的埃隆马斯克的妈妈,一个人辗转9个城市生活,哪一次不需要从头开始呢?
现如今,疫情三年;房地产行情变天,相关的产业全都受到影响;电商崛起,巨变之下,许多公司和个体都受到影响,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有人降薪,有人失业,身边很多人感叹日子不好过。
其实,我们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生来就必须创造;年轻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有吗?为何有了一些经验和积累之后,反而更加不能接受从零开始呢?
所以,雷军的爆火,最感动我们的,应该是他无论多么成功,无论多大年龄,都愿意从零开始学习和探索新行业新事物的精神。
所以,雷军的爆火,也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非常正面的榜样,他让孩子们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他也让孩子们明白,学习不只是分数,也不只是在学校,学习和探索,是终身的事。
雷军,值得孩子们粉他。
他是学霸,他勤奋,他还谦虚;他专业能力强,却善于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做产品演讲,把复杂的技术说得谁都听得懂。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学习的用途,这就是孩子们的榜样。
今天莹莹搞完学习,已经不早了,我还特意喊她刷刷手机,了解一下雷军的履历。
如果说,雷军早期的成功,来自于智商和专业,那只是遥远的成功人士的传奇,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学霸,也没有在名牌大学学计算机专业,既看不懂也抓不住时代的风口。
但人到中年,愿意从0钻研的人生态度,是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有的生活态度。
我们或许不需要创多大的业,不需要很大的名气和成功,但当生活的变化和考验来临的时候,无论多大年龄,我们能像雷军一样,有勇气踏入一个新行业,钻研一项新业务,就是雷军带给我们的启发。
正如他说到那样:
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光靠学校⾥学的知识肯定不够;只有养成终⾝学习的习惯,才能应对未来所有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