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间比较多,又看了一下余华的《活着》,全书的悲剧色彩,从一开始就存在。
但是这本书更多地却是在教我们,即使是孤身一人,也一定要有活下去的勇气。
福贵用他这一生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
家庭环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
福贵在小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变成这样的结局。
出生在金钱富足的家庭又能如何,从小便不学无术,念私塾时,笑话老师:“来,爹给你念一段。” 雇工长根当牛做马,让变马就跑起来,让起飞便一步一跳。
长大以后就往城里跑,十天半月不回家,往妓院钻,嫖和赌都没有逃过,就像胳膊和肩膀连在一起,怎么都分不开。
当他爹训斥他没有光耀祖宗时,心里想的也是光耀祖宗也不是非他莫属。
对自己说:“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光耀祖宗这些累人的事。再说我爹年轻时也和我一样,我家祖上有两百多亩地,到他手上一折腾就剩一百多亩了。”
若是只看福贵的家庭环境,肯定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他将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有为。
现实却是事与愿违,富裕的家庭不仅没有帮他更进一步,反而是他肆意挥霍的助手。
人总是在经历之后才学会成长
福贵真正开始长大应该是在输掉了全部家产之后,用肩膀挑着铜钱去还债。
一天下来,肩上的皮肉渗出了血,那时才知道他爹为什么不要银元偏要铜钱,就是要让他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
家道中落之后,自己也成了一个佃农,虽然每天过得很辛苦,至少生活开始有了盼头。
好景不长,母亲一下子病倒了,拿着家里仅剩的两个银元去请大夫,却不慎被抓了壮丁。
一走就是好几年,回来之后母亲已经病逝了,女儿凤霞又因为一场病而变成了聋哑人。看着眼前的一切,福贵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
回家之后,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变好起来,可是老天爷就像在和福贵开玩笑一样,从有庆到家珍,再到凤霞,福贵亲手送走了一个个和自己最亲的人。
最终,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这世间。
愿年老时,都能笑谈人生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年老的福贵对年老的牛如是说,好像也是在对自己说一样。回忆起自己的曾经,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有人听他的故事也觉内心欢喜。
苦难的结局让人心生沉重,可是老人的态度却又让人感到淡然。这就是《活着》,没有浓墨重彩,只是在简单地诉说。
但愿我们年老时,也能笑谈过往,笑着回忆生活中的那些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