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公子七 本文首发豆瓣,《洞见》书评。
一
道理我都懂,可是为什么却是过不好。
巧合又值得庆幸的是,在作为职场新人的时候遇见了这本书。入职一个月,深深感受到了焦躁和无力:一方面多少是来源于从学生到职场人角色变换带来的心理不适,一方面是由于因为能力不够任务艰巨难上手带来的压力。
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我究竟是不喜欢,还是因为能力不够而对自己的的不满?
只不过细细想了一会儿,我就明白,在没有全情投入之前,没有资格说自己喜不喜欢。人都是倾向喜欢自己擅长的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东西的,带来挫败感的东西多少会让人抑郁而心生无力。
如果不拼一拼,会一直处于“我不喜欢”这种看似正确的谎言之中。拼过了,去实践,即便终究失败,也不后悔。
毕竟是学了七年的专业啊。
就算要及时止损,也得先破釜沉舟。
昂sir说,转型,更需要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如果不擅长,是刻意学习之后也不擅长么。
你只有付出努力拼了一把,才有资格评判自己喜不喜欢擅不擅长。
二
前两天和一位旧友吃饭。
他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从高中时代就很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规划,大学更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来。诚然,他比大多数人更优秀,但是背后,他却比大多数人更努力。
他说如果不开心了他就走。工作,开心最重要。
我信,因为他的本领他的技能,让他有说这种话的底气。而不管去哪里,他都能不断学习。
早前有位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
“要让自己处于随时能走的状态。”
这种状态,其实说的是一种危机感。如果哪天公司要裁员,不会因为技能不够而担心找不到新的工作。你强大的技能,你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保证自己哪怕有一天被扫地出门也能有一席立足之地而不至于流落街头。
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如果有技能自己能轻松get到,那么除却自己是天才的可能性之外,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个技能简单——言外之意,可以轻而易举被他人取代。
职场,归根结底,是培养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昂sir说,持续学习,是为了解锁人生更多可能。
三
关于投资。
我一直知道,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投资。
人生苦短,时间有限,只有尽量把时间用在对我们是正向投资的事情上,才能收益,不然,只是无畏的消耗。
我自认是个爱折腾的人,永远有各种想做的事情,感不感兴趣另说,起码好奇。
折腾了很多自认为是投资的事情,可一直也没有个衡量标准衡量方向。
直到看到昂sir给了一套自我投资的维度,豁然开朗,对号入座了一番之后,随后自愧弗如。
细细想了一番,读书、摄影、画画、练字、英语,这些投资,说白了都是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做的准备。
1、知识增长,这一年,我get了什么知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摄影、穿搭、色彩、心理学……与其说这是知识增长,更不如说这是因为爱好和兴趣而主动去选择的区域。
于是,思索了一番之后,我把知识增长定义为,无关乎兴趣和爱好而发起的主动学习扩大知识面宽度的行为。
下一个知识增长领域,给理财。
2、技能提升。既然入了职场,要说职场话。职场的技能提升是什么?专业能力。人际交往。办事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了。根据自己的职业,画一画自己的技能树,然后,刷技能点去吧。
3、视野格局。个人拙见,视野格局,不是主动培养能培养出来的。套用一句话,你的视野格局,藏在你读过的书,遇见的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中。
4、内在成长。这一年的内在成长,我给自己打满分。经历过的事情,从而历练出来的强大内心和独立以及情绪控制的能力,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5、身体健康。不想多说,这一项可以是零分了。身体已经明显感到每况愈下。健康,请从不熬夜做起。
6、外表仪容。有认真关注穿搭、从款式到色彩搭配,进步还是很明显的。这些东西不需要刻意分出整块时间学习,只需要碎片时间。
7、兴趣爱好。英语、摄影、绘画、练字、健身,如上所说,我的个人投资,绝大多数都是兴趣爱好。工作了可能没有那么长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一年发展一两个就好。生命那么长,要勇于体验未知。
昂sir说,投资自己,要做到极致。
所谓极致,并非水平极致。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面面俱到登峰造极。我们需要的,不过是要做,就投入。
四
昂sir说,工匠精神和斜杠同样重要。一个是专业的深度,一个是生命的多元化。
一切的平衡生活,核心都是节制。
是的,是节制,也可以说,自制。
不喜欢做但有利的事情要逼着自己去做。
喜欢做但长远来看是消耗自己的事情要少做或不做。
也许这样会很累,没有随心所欲。
但是没有真正的随心所欲,凡事都有约束。
只有高度的自制,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美好。
你有多自制,就有多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