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的来历
出版于1933-1937,重新面试11年,似是故人来访。
1937年故宫日历当时的《故宫日历》长17.5厘米,宽10.7厘米,采用道林纸精印。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用纸还是古老的手工纸,道林纸则是漂洋过海而来的舶来物。
《故宫日历》是碑帖集字的日期节令、甄选于好汉宝藏的文物珍藏是集腋成裘的国宝日读,也是点滴积累的个人宝藏。
庚子年,生肖鼠,鼠寓意财富与智慧,又适逢紫禁城建成600年。
故宫日历结构
公历:俗称阳历,又称西历。其中日序、节气、传统节日文字延续明国时《故宫日历》传统,从古代碑拓中辑得。
农历:即夏历,俗称阴历、旧历,是以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纪念日方法。
数九与三伏:自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天,寒尽春来;自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起,数及三十或四十天,是为三伏,暑去秋至。
二十四节气:古人依据太阳的规律划分出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用以反映季节、气温、雨雪、物候等方面的变化。
七十二候:古人将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相对应,五日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或表现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或表现动物的繁衍、生长、迁徙、蛰伏,或表现天气的变化等(于当天标明)。
节日与纪念日:中国传统于现代节日、纪念日,部分国际性节日、纪念日(一般于当天标明)。
一月十日,农历腊月十六,十七小年,二十大寒
清 象牙雕松鼠葡萄纹盘盘呈曲边葡萄叶形,镂雕叶柄、枝蔓,延伸于盘内。一角高浮雕两只小松鼠,另一角点缀折纸月季花。还有一只蜻蜓似叶背正向叶内攀爬。
物象根据构图而被重组,并进行了比例调整,因而产生一种陌生化的美感。细节刻画得非常精致,充分体现了象牙雕刻的风格特点。
🤔:放大看看,镂雕、浮雕就像3D打印出来的,佩服匠人的用心设计和精湛技艺!我们常说的匠人精神到底是什么样,放大看看就明白了。
一月九日,农历腊月十五,十七小年,二十大寒,今日三九第一天
清 余省、张为邦 兽谱图册之鼠页清代宫廷画家余省、张为邦受乾隆帝谕令绘制完成的《兽谱图》册,绘瑞兽、异兽、神兽以及狗、马、兔等生活中的动物共计一百八十幅,每幅对开都有满、汉文对本幅动物的介绍。
这是一部具有科学和史料价值的动物图志。此图选自《兽谱图》册中的“鼠”页。
我想这其实是那个年代最顶级的双语版科普教材,会不会是给他皇子皇孙学习的教科书呢?满文长什么样子呢?搜了两张满文图想象一下当时老师给他们上生物课的场景.....
一月八日,农历腊月十四,十七小年,二十日大寒
清雍正 青花松鼠️葡萄纹盘盘内壁以青花描绘一幅松鼠葡萄图。葡萄堆叠繁密,象征丰收,硕果累累还有“多”的含义。
又因鼠在十二生肖中为“子”,故松鼠葡萄纹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是明青花瓷常见的装饰纹样。
愿2020圈内朋友都能硕果累累,多子多福!
一月一日,农历腊月初七,元旦,三侯水泉动
唐 十二生肖之鼠“生肖”也被人们说成“属相”,十二生肖分别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组合。
秦朝已经出现“生肖”雏形,隋唐时期墓室内镇墓的生肖俑兼有标明方位的作用。
此俑鼠首人身,身穿长袍,衣袖宽大,双手相交于胸前。
一月二日,农历腊月初八,今日腊八,六日小寒
明:青玉瓜鼠此玉雕一瓜二叶,松鼠伏于枝上,诙谐而富趣味,虽为扁体剪影,但立体感不减。整体多用线条造型,显得稚拙粗犷。鼠尾,叶边雕作细小锯齿,并不追求琢磨的圆润感,也是时代风格的一种体现。
《诗经》中有“绵绵瓜瓞”之语,而鼠的生殖力特强,在十二时辰中又代表子时,因此瓜鼠组合有祈愿子孙繁衍、家族昌盛的吉祥寓意。
一月三日,农历腊月初九,六日小寒,十七小年
明 朱瞻基 三鼠图卷(局部)此图是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明宣宗)于喜得长子朱祁镇(英宗)之年所绘。
鼠瓜组合有“多子”之喻,朱瞻基以其娴熟的没骨技法绘画出老鼠在瓜藤下跳跃的场景,表达了他祈祝今后“倍加多子”的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