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规划,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失败、挫折、混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等负面词汇?还是成功、收获、奋斗、喜悦、勇气、前行等正面词汇?你想到的词语是负面的更多,还是正面的词汇更多?
作者迈克尔·海亚特根据人们面对困难时的思维方式,分为稀缺性思维和富足性思维。
稀缺性思维者,每次遇到事情总是习惯性抱怨,看到失败挫折的一面,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改变不了任何事。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我试过了没用,你看那么多人都失败了。
富足性思维者则相反,他们遇事积极,态度乐观,总是微笑、热情,无论遇到什么事,最先 想到的总是,我能做些什么?我该如何解决?有哪些可用资源?
研究人员发现,稀缺性思维者往常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你一定听过有人说自己“不擅长 x,y 或 z”,这就是典型的稀缺性思维。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会改变,所以更喜欢把失败的经验和感受迁移过来,确信自己这次也必定会失败受挫。所以,稀缺性思维者,也被叫做“固定思维者”。
富足性思维者,也被叫做“增量思维者”。当他们面临问题时,就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他们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找到变通的方案或解决办法。他们也曾遭遇失败,但是他们相信上次只是自己不够努力,方法不对,或者时机不成熟。他们坚信,当自己发生改变后,结果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规划最好的一年,重要的绝对不仅仅是规划本身,更是信心、勇气,以及自律。 现在,想象一下你的2021,你相信它能变好吗?
即使你曾经做过很多规划,即使曾经的规划并没有有效的执行下去。你相信这次的规划会发生变化吗?
有些人是信的,有些人是不信的,有些人是将信将疑的。
在这里,给大家提几个建议,你试一试:
观念转化
你要觉察自己下意识的思维方式,当你再次想到,或者说出“我不行,我做不好,我能有什么办法......”的时候,把它替换成“如果要做好,我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资源是我可以用 的?”“已经成功的人,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如果我想成功,我能够去哪里寻求帮助?”把“我不能”的消极的思维方式转化成“我如何成功”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借用一句老话,就是“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记录,并细化你的任务
仅仅是想到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是一个稀缺性思维者,习惯了用消极的方式应对问题。你需要把你所想到的建设性的问题全部列举出来,并做出细化。例如,已经成功的人,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进一步细化这个问题的话,就变成了:我身边有哪些人擅长做计划,并且能够成功?我该如何联系、靠近、观察、请教这些人?他们身上有哪些成事的优点是我没有的?哪些是我可以直接拿过来借鉴的?哪些是我可以修改后使用的方法?我可不可以花钱请人专门针对我的问题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如果花钱请求帮助,那么我要如何提问,如何让这笔钱花的更值 一点?细化你的问题,然后,记录下来!
行动,并不断完善你的任务
行动,可以验证你前期的设想是否可行。
记录的好处是,你可以在行动的过程中做参考对照。并且可以在已有的记录上,不断更新完善。思考,记录,行动,再思考,再记录,再行动,不断循环往复,成为一个闭环。
2020年,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认知提升上,2021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行动上。
一步一个脚印,切实看到改变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