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要了解中国人,你得读《大学》
此《大学》,非彼“大学”,在中国古代,有一部经典,经过历代的传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部作品,就是《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从唐代韩愈开始,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大学》思想的重要性。经过历朝历代学者的开掘和使用,《大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南宋思想家朱熹,更是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章句集注》。在1315年元代恢复科举以后,《四书章句集注》更是被作为官方的唯一考试教材,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这总共600年的时间里,《大学》作为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大学》的版本选择
我第一次接触《大学》,正是通过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我通读了一遍文本,又读了一遍朱熹的注,文本并不长,我感觉朗朗上口的同时,又有点懵懵懂懂。
这些内容,绝不像我看到的这样简单,古人都要把它们背下来,并且对其加以运用。所以,如何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就变得非常地关键。
朱熹的注,我总是不太喜欢,不仅仅因为刻板,还因为他的注,总是不经意间,就破坏了文字的美感。
《大学》不仅是古代科举的一部教材,同时,《大学》中还有很多段落用词典雅,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值得人们去背诵。今天的人,再看《大学》,更应该跳出朱熹注解的桎梏。
我这次找到的这本《杨鹏解读<大学>》,就是一部非常适合今人的学习读本。
3.《杨鹏解读<大学>》
作为北京掌上国学院的创办人,杨鹏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又出国留学,成为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的研究学者。他对比中外的思想差异,从现代人的视角,来回看我们的经典。
在这方面,他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比如《杨鹏解读<道德经>》《杨鹏解读<论语>》《杨鹏解读<大学>》以及《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等等。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杨鹏解读<大学>》,是我读过的有关《大学》的研究读本中,讲得最通俗易懂的一本。
在这本《杨鹏解读<大学>》中,杨鹏选用《礼记》中的《大学》版本,按照其本身的章节,把《大学》的整个内容分为十二课来解读。前十一课都是对《大学》内容的逐章讲解,最后一课,是对全书的总结。
而且,非常贴心的地方在于,杨鹏在《杨鹏解读<大学>》的最后,还附带了《礼记·大学》的原文。
我们在阅读详细的解读之前,可以先读读前言,再看看附录。先在整体上理解《大学》的思想内核,再逐句逐段地跟随着杨鹏的讲解深入理解。
4.理解《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总纲领。之后的篇章,也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我们需要理解《大学》的总纲领,作为两千多年的儒学经典,《大学》有着非常强大的现实意义。杨鹏总结出了贯穿《大学》始终的思维方法,这个思维方法,用杨鹏的话来说,也就是“四个秩序的统一”——“天理秩序”“格物秩序”“明德秩序”“人事秩序”,这四个秩序,从大到小,最终都指向了个人的修养。
是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人,我们想要成功,都要从修身开始。也正因此,《大学》哪怕是到了如今,也还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国人的与众不同。我们对自身修养的要求,是上天赋予的使命。这种天人合一的意识,深入我们的骨髓。
跟随杨鹏,一句一句地学习,《大学》的文字依然是那么地优美,我也是越了解、越热爱。
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空的时候,多读读经典,有助于我们内心的平静。正如《大学》想要告诉我们的——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