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这次期终于结束了。
这次试卷上的题覆盖面广,类型全面,我觉得不算难。因为题的类型我们都讲到了,更巧的是,有两道题居然是我们做过的原题。作文是仿照《草虫的村落》写一篇想象作文,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信手拈来,也许个别学生不一定能把想象的画面写得那么地惟妙惟肖,但应该是可以写出孩子的趣味的。考完后学生都非常轻松,当问及考试情况,孩子们也都很自信,他们和老师的想法是一样的——试题不算难。老师们也都自信地说:“这次学生应该能考好,平均分应该在82左右甚至还会高一点”。
分数终于出来了。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此刻,真是应景:居然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考到八十!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定看看卷子。
看完卷子,我明白了。我料想当学生拿到考卷后,内心肯定是轻松甚至是狂喜的,因为他们发现试题不难,或者说还有些简单!有同学显然表现出了轻视考卷的现象:本来会写的字写错了,像“纤毫必偿”四个字,有好几个同学都写成了“纤毫心偿”,“必”和“心”这样的字不可能不会写;还有将“偿”成“尝”;像“不同凡响”的“凡”字里面明明是一点,而有同学忘记写那一点,还有学生将点写成了短竖;改反问句时最后用句号结尾,却还有粗心大意的学生用问号结尾了;基础题第(3)小题要求补充完成语后在再按要求另外写两个成语,有同学可能没有注意到“另外”两个字,而写成了试卷上给的成语,还有只写一个成语的(这也不是不会,因为这样的成语多次说,多次练,甚至考试前一天我还将成语进行了总结)……像这些明明是会做的题目,却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分数。如果不是轻视考卷,这样的错误是不该出现的。
再就是书写习惯不好的同学这次吃大亏了。一题里有一个错别字,题目分全丢,像写鲁迅的句子“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有好些同学将“得”写成“的”或者“地”;“故乡”的“故”中的反文是四笔,王航宇及好几个平时作业习惯不好的同学都是三笔写完,结果分数全丢。作文情况也是如此,明明会写的字却成了错别字,更不要说写得看不清的字了,那肯定按错字对待了,像这样不该丢的分也就丢了。
期末考试让我思考很多,学生的学习应抓在细节,光想着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出现错别字这样的错误是不该有的,但我错了;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平常的学习效果比复习时的效果要好。今年的课程进度比较快,复习的时间也比较长,做的题也是这几年最多的一次,但最终的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我想其中原因:一是复习时学生们会以为课程已经结束了,他们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而且他们还觉得自己平时都学会了,所以在心理上学生对学习是持放松的态度的;复习时间长了,学生会倦怠。复习后期,学生做题时,有些同学显然已经不在意了,所以对于这部分不在意的同学来说,做卷子已经没有意义了;当然对于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会通过细致、系统的复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明朗,更牢固,但这样的学生必定是少数。这次考试让我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课程不必进行太快,复习时间不用留的太长。平时讲课,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情,一步一个脚印领着学生(尤其是中等生)慢慢走。
当然,学生们肯定也会有思考,平日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尤其是听课习惯书写书写习惯必须从细从严要求自己,不然考试就吃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