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第十》17:好驾驶员什么样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病言,不亲指。
在中国教育史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礼乐射御书数作为人之六艺,成为天下贵族谋生的主要手段。其中的“御”是驾车的人,春秋时期,车是一个人作为贵族王公的基本配置,也是战场上的主要致胜力量。
《论语·子罕第九》中,达巷党人提到孔子,认为孔子博学无所不能,以至于没有一项是他可以赖以闻名的,言外之意是孔子没有专长。孔子听说了,告诉门人弟子:“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意思是说:我究竟该专注哪一项专长呢?是驾车还是执射呢?我想还是专注于做个驾车御手吧!
这当然是孔子的玩笑话,但也隐隐透露出六艺之中,先生更为倾情于射和御,在射和御之间,对更卑微的御手更青睐一些。如果驾驶员这个职业要找一位祖师的话,孔子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好驾驶员什么样呢?
一、升车,必正立执绥
“升车,必正立执绥”。意思是说,上车时必定正立站稳身子,然后拉着车子上的绳子上车。
这个场景之中,最关键的要素便是“安”,后来所谓“安步当车”,对一个好御手最高的评价便是能“安”,也就是经常所说的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今天的车早已升级了无数代,完全变成了机动车,“安”的根本却没有变。驾驶学校的教练教人学开车时,首先教的便是上车前,先绕车辆转一圈,确保安全后再上车。上车之后,先要调整座椅高度及远近,调整后视镜等辅助部件,系好安全带,然后才能点火启动。
这个过程和孔子所强调的“升车,必正立执绥”差不多。
二、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个三不原则,大概是从战场上总结来的御者的作战条例。
作为驾车的御手,中心任务是御好车,至于车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是你该关心的,尤其不是你该牺牲驾车的注意力去关心的。《春秋》中,描述过许多经典御手的故事,有时车上的射手被对方射死了,为了整车的安全脱险,自觉跳下车去。这种情景下,如果有个好奇心强的御手在,一定是会乱方寸误事儿的。所谓“不疾言”是指无论遇到多么紧要的事情,都不能失去常态,不能语无伦次。要给车上的人以信心,要让乘车的人感到心安。“不亲指”是不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忘掉御手的本分指指点点,置车内人以不安全的处境之中。
这个“三不原则”到底是什么?
说到底是一种责任,是对车内人身家性命的担责。
今天的某步司机,比拼的重点放在了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乘客着想,在各种细节上往极致的方向上做,做到让乘客感动的程度。相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御者而言,缺的就是这种责任意识。哪一个司机,能够将上车的乘客当做是托付了身家性命的人来看待,或许人们会忘记他的身份和职业,怀想起当年孔子所倡导的御者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