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因为课程内容和课时计算与一位学生起了一点小冲突,晚上回到家了以后再回想起事件的过程,突然觉得自己有些面目可憎,很是失态。自己想想可能是因为近期的社交生活过得比较平顺,以至于稍有些波折就会有点失控。但一深想却有点XX,之所以与那位高年级的同学有冲突,那是因为她愿意说出来,因为我们先是客户关系,才是师生关系。而我感觉近期社交生活过得比较平顺,那是否只是因为周围的人不愿意说,忍耐着而已?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都是圈层制的,从里到外,从亲到疏,呈同心圆排列,在不同的圆里与不同的人交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而我认为时间宝贵,因此希望去除所有无效社交,只维持简单的社交关系即可。因此人际关系比正常情况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我的圈层里,从能坐下来喝酒聊天的朋友,就到了陌生人,少有普通的同事、邻居这样的关系。因此我会在朋友面前获得放浪不羁的评价,也会有学生评价我冷峻严肃,不好相处。
当有学生与我发生情绪上的冲突,说明我的自我已经膨胀,甚至溢出了普通朋友这一个圈外。那在朋友亲密关系、在朋友面前,我的自我岂不是漫无边际,把他们都挤到了角落之中,让人无法喘息。回想起那些在酒桌边挥斥方遒的我,与一傍沉默寡言的朋友,突然有些难过。也为自己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感到惭愧。
在处理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时候,我和陈俞帆说过,关键点在于把握相处时的边界感。其实我也早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亲密关系之间,更是所有社交状态下都要把握的关键点。但我还是变成了侵占他人社交边界的人。或许就是因为最近的社交生活过得太顺了,觉得所有行为与语言都是理所应答,都是刚刚好。可哪里存在什么理所应答与刚刚好,我觉得顺畅,那就是别人在忍让,不然难免自我与自我碰撞,难免有些磕绊。
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可憎的一面。相处融洽是因为大家都以可爱相对,更好的关系是因为对方知道可憎的那一面,却仍因为情感牵绊而接受。但这也是往往让人大意,不知不觉中以为自己在他们面前都是可爱的,因此自我膨胀,从而不断的显露出自己可憎的一面。在对方忍无可忍的时候,爆发冲突,最后将一段良好的社交关系断绝。
为什么喝醉的人会让人讨厌?因为酒精麻痹了理性,拧开了自我控制的阀门,自我喷涌而出,平常可以被控制住的那一面自然流露了出来,而那一面往往不会让人喜欢。因此戒掉“亲密无间”的错觉,在任何关系中,都要控制好自我,把握好边界。边界过远会让人觉得拒人千里之外,但毫无边界会产生更令人讨厌的窒息感。
痛定思痛吧,以后的日子里要不断的自我反省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中,边界在哪里。在交谈中,在酒桌傍,多问一下自己再说话:
这次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这句话是我要提供价值,还是表现自己?
这句话有没有打断、嘲讽、反问他人?
这句话说出后我会不会后悔?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别人眼里,此刻的我是怎样的?以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那些伪装与花招,才不会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才不会自我膨胀,无意间又越过了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