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
前些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发生的案件至今仍在网络上流传,案件目前仍在调查中,具体的原因目前还未有定论,从最初的新闻报道看应该与工作、聘用等问题有密切的相关性,作为一位有优秀教育背景的数学老师而言,发生这种事情也的确让人感叹、惋惜!“内卷”这个词也在网络上不断出现。
这几年也不断听闻一些大学的中青年骨干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及各种意外而先后离世,这对他们自身家庭以及学校、国家无疑都是重大损失。一方面说明这些人能力强、任务重,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高校的某些人的工作也非常繁忙与紧张,工作的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无任何资源背景及职称的青年老师更是如此。在僧多粥少的条件下,为了能够往上升,只有不断的出成果,出比别人更多更好的成果,同时光埋头苦干还不行,各方面还要有良好的关系,毕竟千里马也要有伯乐赏识才行。
曾经大学教师是一个让人觉得光鲜、羡慕的职业,即便现在,要在大学谋得一个正式的一差半职也不是容易事,随着高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教职岗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算是海外名校的毕业生,好多学校也要精挑细选才能录用,至于国内毕业的本土博士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想见,聘用制逐步在高校流行以及岗位的稀缺再加上如果高校采用广撒网的用人策略就必然导致内卷严重。这看上去对高校选人才、出成果有利,其实很多时候是对人才的滥用和浪费,虽然不会每个人都选择走极端,但是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呢。
教师为了争一个岗位而内卷,学生们为了上一个好的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上名校,多少学生在“学龄前”就早早开始了各种功课的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不断重复着上课、补课的循环,看看现在的学生有多少近视眼,又有多少“豆芽菜”身材和肥胖身材?好不容易进了大学也不能放松,要面对新的学习压力和将来的就业竞争,有的同学在大学倒是放松了,打游戏混日子,结果毕业都成了问题。
即便是读到了硕士、博士,内卷问题同样存在,首先要有导师收你,其次要能及时毕业,再次毕业了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看看那么多国内外名校的硕士、博士竞相去中学当老师、去街道办事处工作你就知道了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个什么状况。也许不久的将来,是否像国外一样,博士做水电工、开出租也会变得稀松平常了?
经济学里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现在对学历而言没有学历似乎行不大通,而一味的增加学历似乎能发挥的边际效用也越来越小。对经济发展而言可以用技术创新来打破边际效用递减,对各种“内卷”而言,教育创新,思维创新,用人机制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是否可以成为解决“内卷”的突破口呢?个人觉得是能够借鉴的方向,可以有一些探索,七色成就了缤纷的色彩,各类人才应该也能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问题是你想发出什么光呢?你知道自己能发出什么光吗?什么样的社会条件适合你发光呢?
说白了,就是每个内卷中的人要明白自己真正内心需求是什么,要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人,怎么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贡献,而国家和社会要创造条件培养各类人才,培育良好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使这个社会百花齐放,人尽其才,人人安居乐业,和谐共生,只有这样,“内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民众才能泰然自处。
往期部分文章,点击以下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