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儿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目不会做。当我给他讲解的时候,他并没有认真听,而是眼睛到处看,还一直和我说一些无关的事情。我看到这样的态度,觉得没有受到尊重,马上放下笔,说:“你一直在打断我,你没有尊重到我,我不想说了。”然后转身离开。
以前孩子不认真听,我会觉得很气愤,这可能是老师的通病,觉得自己这么认真给你讲,你不认真是你不对。负面的情绪和评价就会立马显现,提醒后看到对方依然不听,就会更加气愤。现在我会觉得,我有权利选择做或者不做,你有权利选择听或者不听。当自己觉得没有被尊重,那么我选择不再说。我首先要照顾被尊重的需要,如果你无法做到尊重他人,对不起我将不再为你服务。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舒服,是因为当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不是自己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让自己更舒服,而是指责别人,或者是希望他人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依靠他人,我们经常会感到很受伤。
比如:工作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家里乱糟糟的,心理很窝火,对孩子和老公说希望他们能够整理一下房间。但是他们并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行动,积压的情绪一下自己爆发了。或指责孩子作业没有做,或数落老公不帮忙,然后带着满满的情绪,一边埋怨一边整理房间,但是在那样疲惫的状态下真的想要整理吗?于是整理房间变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心理的委屈不断地积压。
带着疲劳的身躯回到家的你,最大的需求是不受干扰的休息(安静的环境和整洁的家),当你提出请求的时候,对方不一定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一方面这和当时你说话的语气有关,因为我们很容易将请求说成命令,另一方面说出自己需要休息的请求后再说请求比单单说请求也许更能够让对方理解你。同时如果当时孩子们正玩的不亦乐乎,他并不愿意结束游戏,那么你的请求很有可能遭到拒绝。所以当请求没有得到肯定的回应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是自己可以怎么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到另一个安静的房间休息一会儿,直到自己觉得ok了。
当然需要和欲望是不同。欲望是无节制的,会膨胀,是人类原始的冲动。如果是欲望那么就要用理性的想一想是否要满足它。」 如果你经常不知道自己的需要说什么,那么就经常问问自己。首先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需要,才能满足它。它就像一颗小幼苗,每一次的满足就好似雨露,经常的浇灌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