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如今的孩子过年,就会勾起我儿时的记忆。那时候过年,真的是开心又满足。
儿时的年味特别浓。还没到过年,我和小伙伴们就盼望着,仿佛过年就是人生中的大事。 那时不知道过年是什么,只知道临近过年了,村上的人们都很忙。賺钱养家的父亲,会在年底特别的忙碌;而我们姊妹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帮忙。 母亲则在家里收拾家务,把辛苦了一年的口粮,整理碾好,磨成粉备用做年货。在村里,陆陆续续看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归来,坐在村头的石凳上和村里的老人谈笑风生,诉说在外打工一年的喜悦和收获。有的忙着给家人操持过年的活,做家里的大把手。
每到过年前几天,母亲就会带我上县城买年货。街上的人真多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拽着母亲的衣角,躲在人群里,生怕跟母亲走丢了。街上有卖喜庆的年货:对联、鞭炮、、灯笼、贴纸、红包等,应有尽有。还有五彩缤纷的糖果、花生、瓜子、水果等。母亲通常会买点除夕夜做菜用的食材;还会买点糖果瓜子,等到除夕守夜和过春节吃。 买好了我做母亲的小帮手,我和母亲每个人提点年货,双手沉甸甸的我们真的是开心又满足。
儿时的年味很清香。在我们那一代,年前收茶果榨茶油是件十分普遍有趣的事。 我们家里种的茶果不多,收成好的一年,得个两三担,晒干剥好皮后就挑到村里的油榨坊榨油。过年那一段时间,是油榨坊最忙碌的时候。茶果多的农户,要等上好些天才可以拿到油。每次路过学校的油榨坊,都会闻到一阵阵飘香四溢的茶油。 前来提油的农户,脸上挂满了乐呵呵的笑容。茶油沁香迷人,茶果丰收的一年,定是幸福满满的一年!
儿时的年味很甜蜜。碾糯米、磨粉做成各式各样的手工年货,成为那个年代农村最“流行”的事儿。我们家自己做的干年货,有像花一样的糖环、编鸡、酥饺、米饼、脆子、年糕等。花样多多,色香味俱全,美极了!我小小年纪就跟在母亲后面学会做这些年货了,每年总有那么两三天,各户家里都是一片忙碌的人影。懒汗儿只管坐享美食了。
儿时的年味尽是欢乐。 那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过年啥意义,只知道一年里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好多开心的事,可以吃到好多美食,可以买新衣服鞋子,可以领压岁钱,还可以尽情地玩耍。 吃是少不了的,到了除夕那天,一般下午我们就准备做菜肴吃年夜饭,老早吃过年饭后,就自个儿去找伙伴溜达。有电视机的人家,坐在电视机前(那时只有黑白电视机)等看春晚。没等到半夜守岁,我们就困得去睡觉咯。当听到一阵又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时,我们从温暖的被窝里惊醒。第二天,大人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父亲张罗着贴春联,那时的对联,是叫村上会书法的人家撰写的。我和弟弟妹妹看着父亲贴的对联,望着红纸上偌大的汉字,却不知道其中的含义。这时父亲会解释给我们听,我们也是一知半解。
印象里奶奶给我的压岁钱最大了,因为奶奶最疼我。 哪怕我不开口,奶奶都会笑眯眯给我压岁钱,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我保管好。那种深刻的感觉,现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找到了。
儿时的年味属于童年的,那些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只留在记忆的城堡里。
写于2019年1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