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我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己呢?
DISC测评报告一出来,看到内在表,外在表和总结表之间的差异的时候,你会有种感觉,这分析报告看起来挺有道理的,挺准的,但是有些地方是你自己以前就从来没有在意到的。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周哈里窗理论,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别人对我们的了解的交集和差别。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其实对自己是不完全了解的,他人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我们,所以就有了我知他知的公开区,我知他不知的秘密区,我不知他知的盲区,我不知他不知的未知区。
如果我们有太多的秘密区,那么这些秘密会让我们活得会很累。而太多的盲区,表示我们有很多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下意识行为。而未知区的存在,表示我们还有许多潜能可以去挖掘。当然了如果你的公开区很大,那恭喜你了,你可能是个明星人物或者一个公众人物,但是你的隐私空间就会小了很多,因为有很多人在不断的关注着你。我们个人成长的方向,往往在于尽量的减少秘密区,减少盲区,扩大自己的公开区。
DISC可以通过测评报告通过对在不同场合下我们身上的四种特质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我们指出被我们自己忽略掉的优缺点,并且帮助我们分析内外不一致的原因。在DISC的测评报告中,如果内在表,外在表和总结表三表一致,说明你日子活得很舒服,但是太舒服了也是一个问题,长期呆在舒适区的问题在于你可能没有长进,因为你不需要进入学习区,更不需要进入恐慌区,不需要去面对挑战,不需要去尝试你探索不熟悉的领域。俗话说: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你可能需要适当的挑战来刺激自己奋进,而不是温水煮青蛙,最终被淘汰出局。
在DISC测评报告中,如果内在表总结表相互一致,而内在表外在表相互不一致,说明你的本我状态和工作状态有一定的偏差,你可能因为这种偏差而处于一定的压力之中。这时你需要通过压力分析表来分析压力的来源,也许是面临新技能的挑战,也许是面临升职的机会,新项目的展开,工作过于刻板,环境变得太大,当然也可能是失去挑战欲、需要处理人际关系、需要表现自信等。DISC的转化状态分析,能够分别从D、I、S、C四个方面外在表与内在表的差异(上升或下降)来帮助我们知晓我们目前可能的压力来源,最后设立目标来进行改善。

学习、掌握DISC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