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这部剧是根据作家连谏的同名小说改编。
已看了多遍,每看一遍,都会赔进好多眼泪和擦眼泪的纸巾。
一部剧看完一包纸巾也不知不觉就没了,入戏太深。
心还是哽咽的,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3321/54dd0dcf422cb6c6.jpg)
常听长者们说起择偶要“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不匹配的。
大都也不会有“善果”,年少轻狂的时候听老人们这样说,多少有点不屑。
觉着老人们口中的“门当户对”多少有点世俗的偏见成份。
随着年龄渐长,竟有点认同“门当户对”的婚恋观了。
“门当户对”不是单一的指社会地位,和财富相互对等“旗鼓相当”。
更重要的是成长环境,以及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学习经历等,方面的“门当户对”。
只有这样的“门当户对”,才能让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在一起携手并肩走长远,和和美美的共创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3321/ada86234cfe2cc8f.jpg)
罗小贝与何春生
剧中的罗小贝,何春生,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差异很大。
罗小贝从小在富裕的家庭环境成长,住的是豪宅大房子。
吃穿不愁,日常起居有保姆伺候,仗着哥哥的帮助,长大参加工作也是顺风顺水。
在优渥的环境下,罗小贝所追求的是情调,品位,这些小儿女情长的调调。
而何春生是生活在大杂院,一家三口挤在狭小的,没有自己独立空间的破房子里。
和哥哥只能睡上下铺,没有独立的空间,在哥哥娶了媳妇后。
还要把本来就狭小的房间隔作二间,和哥哥各住一半。
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大杂院里的人共用的,更谈不上什么卫生和品位档次了。
大杂院里住的左右邻居,也是和他们家一样。
还在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奋斗”的最低层阶级。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3321/352d51e4471239bb.jpg)
何春生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何春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何春生的世界里,只有怎么实惠,怎么省钱。
何春生不会去追求赞同,在罗小贝眼中高雅品位的那些东西。
也很是看不惯罗小贝的生活方式,觉得罗小贝消费“大手大脚”。很是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小到生活日常点滴的吃喝习惯,在何春生眼中都是“臭毛病”,这“毛病”罗小贝必须改正。
罗小贝爱喝鲜榨橙汁,每天一杯的鲜榨橙汁,要用好几个鲜橙子。
何春生很是“不认同”罗小贝的这个习惯,觉得超市有,打折的瓶装橙汁,比鲜榨的便宜成本低。
为这等小事双方出现矛盾分歧,诸如这样“三观不合”的事件还有很多。
一开始何春生是妥协罗小贝的,觉着一点一点渗透,慢慢”改造”罗小贝。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3321/91d03ddc865f84b9.jpg)
让罗小贝向自己的价值观靠拢,后来“改造”罗小贝无果,到了何春生的忍耐极限边缘。
分歧越演越烈,矛盾问题也上升,纷争不断上演。
俩人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差异也很大。
罗小贝是高校毕业,在大企业里做财务总监,月薪丰厚。
罗小贝一个月的工资,够何家“头拱地”的奋斗,再加上省吃俭用的,攒上一年也不一定够。
罗小贝追求的是高品质生活,不会“算计持家”。
何春生高考落榜中专毕业,在超市做收银员经理,月薪微薄。
何春生追求的是勤俭节约,“精于算计”过日子,俩人的差距甚大。
后来罗家落魄,罗小贝暂时丢了工作,罗家也过上了“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日子。
但是罗家的那种“贵气”还在,即使日子不宽裕。
也要给下一代孩子受良好的教育,艺术熏陶培养也不能省。
而剧情中罗小贝给双胞胎儿子买几万块钱的钢琴。
何春生是不乐意的,觉得罗小贝是乱花钱,根本觉没这个必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33321/9fa056d44bc10883.jpg)
最后剧中结局,把俩人的感情婚姻,写成了大圆满,剧中所倡导的是“真善美”。
但在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受教育程度。
双方没有太大的差距,彼此认同,相互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才会更加和谐和美。
“举案齐眉”说的也是这个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