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9977/aed4273c927f503e.jpeg)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此词可共分四节,其中一、二节是平行的,三、四节又是平行的。一、二节主要是情绪铺垫,而三、四节则是情绪爆发,歌曲高潮。这不仅是方文山歌词的特点,也是一般流行歌词的特点。这种特点与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极为相似,为后期编曲提供了方便。
首句"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个"盏字”,虽未有灯却仿佛有光出现,当我们读到一盏,会马上想到道旁的灯盏,此句用一盏离愁,实则是说离愁如古灯一般敞亮,照在那条你离去的古道也可以照我的心头久久不散。
下一节一句"一壶漂泊难入喉"与此句相似,一壶,虽酒未现却现借酒消愁的形象,斯人已去,我像浮萍一样到处漂泊却找不到归宿,漂泊羁旅之愁油然而生,于是在客栈借酒消愁,哪知愁变得更愁,酒酣耳热之际,那孤零漂泊之苦竟如这烈酒一般愈加难以吞咽。"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责我",表现看是夜半我依然清醒,烛火依然照耀着我,实际上在作者应该是这样:你走之后,我心中一直离愁别绪满怀,心神不宁,突然一阵风从窗口吹来,烛光摇曳,屋内明暗不定,于是,我知道了原来夜已至深。原来我俩一起共渡春宵,而今你早已成为烛光灯晕中的幻影,你的关怀之语却似乎还在萦绕在耳畔。
以上两句,第一反映了方文山先生打破常规的语言组合,比如:一盏离愁,一壶漂泊。造成了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另外,这种创新咋一看富有新意,容易引起读者细究品鉴。第二含蓄婉转,想象力丰富,简单的一句,解读起来却是场景感故事感十足,在惊叹作者丰富想象力之余,我们不难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时光流逝,物非人非,当年你我信手涂鸦过的白色墙壁,如今早已石灰剥落,劣迹斑斑,甜言蜜语的对白已然凋落,使我不禁想起我俩年少无猜的曾经,你芳如青梅,我俊如竹马,一起走马观花。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时节正值秋天,枫红如夕照,秋多离别,我早已然。可没料到,你我竟也免不了这一劫(别),黄昏时分红枫狂舞一番飘落,你我的故事也如这般凄美落幕(暮)。
以上两句将叙事与写景巧妙螎为一体,同时,意境择取与叙述互搭,既诉说了故事,也写出了画面感,同时也增加了抒情性,可谓含蓄不失韵味,韵味不失典雅。
从总体来看,此词不仅结构上对称,而且几乎一韵到底,即压"破"字韵。使本词读来朗朗上口,流畅至极,另外也为周董天才编曲发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如前面所讲,叙事持情画面感十足,含蓄隽永。其次,整首词中国风浓郁,其中词中画面于唐诗宋词多有迹可循。如月圆更寂寞,酒暖回忆思念瘦等,可谓典雅华丽。
总而言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董再牛逼,若没方文山先生这样的黄金搭档,我想他的中国风也不会风靡这么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9977/e3bbf779e7218826.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9977/9df2be6e2e23b263.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