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三国故事,隆中对无疑是体现战略智慧的千古绝唱。刘备征战半生,仍无尺寸之地,寄人篱下。但自从三顾得计之后,迅速成就鼎足之势,其庙算之精妙毋庸讳言。然而,成也匆匆,败也匆匆。关羽失荆州,先主败夷陵,蜀汉迅速从汉中之战的巅峰跌落,成为最弱的一方,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并没有完全实现, 这与隆中对的局限性有关。
一、隆中对后刘备集团的战略选择困境
隆中对的前期设想是,据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而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毛主席点评一针见血,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隆中对后刘备集团的战略选择困境是一直存在的。
(一)作为最后崛起的一方力量,专注自身发展而忽视了外部环境,逐渐变成双线作战。刘备的先天性不足在于发力太晚,刘备寓寄于荆州刘表之时,曹操已经一统北方,东吴已在江东扎根。赤壁之战后,刘备急剧扩张。占荆州,取四川,夺汉中,攻襄阳,四处为战。而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要出力方,怎会作壁上观。将关羽留在荆州一隅,专注于西部扩张,蕴藏了巨大的战略风险。何况,关羽并没有占领全部的荆州,当时,荆州北部的南阳、襄阳地区被曹操占据,江夏被孙权占领,且北面曹操,东面孙吴,两强相伺。
(二)各区域之间不能衔接,在扩张中兵力不断分散,荆州东线成为孤军。刘备率军入川之后,留关羽守荆州,兵力第一次分散。取西川之后,留诸葛亮守成都,亲自引兵争夺汉中,兵力第二次分散。由于蜀道艰难,荆益二州之间山川相阻,不能呼应。在刘备集团与孙吴集团湘水划界之后,荆州南部已被孙权占据,荆州北、东、南已三面临敌,局面进一步恶化。能固守已是很难,攻取襄阳更是战略赌博了。关羽能在襄阳作战时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已是高光表现了。

从刘备占据荆州开始,兵力分散和两线作战困境就一直持续。攻取襄阳这一战略赌博失败,关羽失去荆州,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正式破灭,客观上也使刘备结束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失去的是一统天下的实力。
二、弃荆州而取雍凉是刘备集团的战略出路
按照隆中对据荆益二州的设想,刘备必然导致兵力分散和两线作战的境地。赤壁之战后,留给刘备的战略运作空间已经不多。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又说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却战略性忽视了雍凉二州。笔者大胆设想,如果弃荆州而图雍凉呢?
(一)先说进取雍凉的好处。
若遣关羽弃荆州过武关,走商洛,与汉中刘备合力进取关中。这样,虽然损失了荆州四郡的土地,但关羽十万军马钱粮丝毫无损,刘备和关羽军在汉中、陕南得到了汇合,兵力分散不复存在。荆州之地成为战略真空,必然引来曹、孙在襄阳、荆州地区的争夺。对于孙吴来说,如果曹魏再度占领荆州,则赤壁之战前期的危局再度出现,而刘备占有西川,已全身而退,则无可避免在东面单独面对曹操。因此,孙权必然以举国之力进占荆州,以免曹魏抢先,孙曹在荆州地区一场鏖战难以避免。至此,两线作战的压力再度落在曹魏一方。刘备集中的两大困局同时解除。
(二)再说进取雍凉的可能性。
关羽若退出荆州,在襄阳和关羽打得难舍难分的曹仁军,迎来难得的喘息机会,必将迅速抢夺胜利果实。如果曹魏顺利占领荆州,顺流而东,孙吴的局势将会急剧恶化。荆州对于曹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孙吴,没有关羽军在北方作屏障,孙吴不会坐视曹仁占领荆州地,因此必须北进,东线曹仁军将被东吴牵制。在西线,曹魏已在汉中争夺战中败于刘备,曹魏和刘备在西面已形成相持局面。如果十万关羽军又在商洛地区接踵而至,刘备在西线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此刻夺取关中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三)再谈进取雍凉的时机。刘备占据汉中之后,刘封、孟达又迅速占领上庸,此时关羽在荆州的土地与刘备在汉中的土地已连成一片,此后,关羽军随时可以进军陕南与刘备会合。
三、据雍益二州的三足鼎立才是胜者战略
荆襄九郡,民殷国富,北合汉沔,西通巴蜀,东连吴会,可养兵二十万。然而,四战之地,强敌环伺,以荆州为基地,可成一时之雄,却难成帝业。无论是刘表、刘备,还是陈友谅、吴三桂,从荆州向北均走向覆灭。
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却有函谷关天然凭障,易守难攻,占据最佳的地缘位置。安史之乱之前,一直是天下之核心所在。雄据关中之地,得巴蜀为外围,则取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嬴政、刘邦、李渊、杨坚均以此为跳板,进取天下。
当关羽在荆州已成孤军,岌岌可危之时,如果能迅速调查战略方向,合兵一处,会攻长安,则天下大势则不同了。如果成了,则据有关中、巴蜀之地,守潼关而观虎斗,还长安而成帝业。如果不成,则兵力无损,先取凉州外围,徐徐图之,进退有据。
刘备若能如此,则升级版的隆中对策和三足鼎立则得以形成,事实上,这一战略构想已在后来被证实可行,那就是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看看下图,据雍益二州的三足鼎立才是胜者战略。

新太史公曰:
要弱者逆袭,必须赢在战略,有所取舍。《潜伏》上说,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打一百场胜仗,没打在关键的地方,相当于败仗,因为消耗了实力和时间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