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雅杰
众所周知,一个员工能在自己工作的企业挣多少钱取决于你能给公司解决什么问题,创造多少价值。而随着员工在雇主这里职位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地就要考虑如何能稳定自己今天的收获,如何还能再提高自己的职位和收入,能不断延续收获季节的时间,“所谓时光的马儿你慢些走”……
一、蛋糕已经切开了,但关于“该怎么切分”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
戏园子和名嘴始终既是利益追求的共同体,也是利益分配的矛盾体,回顾“超女快男”经常是刚刚落下帷幕、排出坐次,经纪公司辞退新星、或新人愤然转投其他东家的故事就会甚嚣尘上。前几年也出现张艺谋状告老板张伟平欠片酬而对簿公堂的事。像这样的事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古今中外层出不穷。
二、多给名角儿利益分享也不一定是长久的办法
是不是给这些明星大腕儿足够的酬劳就可以走出僵局了?现实告诉我们不一定!
一种情况是老板不愿意多给,给自己“扛活的长工多吃点儿”就像割了地主身上的肉似的;反过来说,老板现在都非常有格局了,舍得给,而且酬劳体系设计越来越科学而公平了,这个利益的死结也不一定能解开。现在片酬有固定的旱涝保收部分,有票房和广告提成部分,这两块是短期收入,有的还给导演和各位影星长期激励股票期权,下属是不是就一定忠实地在你的平台上打造“创客平台”呢?现实的回答是“不”!现实中各个明星名导一旦成角儿,而且在平台上名利双收、盆满钵满之后,绝大部分都是自立山头、另起炉灶,各位看官且数数华谊兄弟公司配发了期权的那些人今天有几个留下了。
《人在囧途》的优益利润率让投资人和导演非常受鼓舞,叶导跟徐峥探讨合作下一部“囧”片儿,结果点醒了徐峥亮脑壳的智慧神灯,“对呀,爷tm自己搞下一部”。想象一下,在《泰囧》不断冲破记录的时候,《人在囧途》原来的叶导演和投资人是怎样的感悟,而且是“多么痛的领悟”。
三、“星探”以及培养新星便成了各位老板打掉现有明星“不可替代性”的利器
简单说就是“捧”成长中的二梯队、三梯队,张老板一眼就相中了张艺谋这颗茁壮成长的摇钱树,而且两个人心有灵犀都看好了培养“谋女郎”。而张艺谋和巩俐时常暴出些小故事恰恰是最好的炒作,而一旦结婚成真,那就是破了这个规则的底线了,所以结局是巩俐负气嫁给曾经的赞助商黄帅哥、张艺谋状告老板欠薪只不过是局外人看到的冰山一角。
中国的明星办艺术学校,还有韩国的“造星工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各类选秀也在不同的媒体挑战收视记录。
高丽棒子确实狠,为了不让单独的个体小星星走到大红大紫而失控,干脆弄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组合。更有甚者,让演员戴面具。这些悲催的帅哥靓妹卖脸卖笑卖身,四陪五陪甚至六陪都不一定挣几个铜板,所以排着队的抑郁、挨着个地自杀,前赴后继被拍死在沙滩上。
《泰囧》火了以后,徐峥就在《港囧》里不惜冒风险启用新人,可能是他“吃独食”,也可能是跟黄渤、王宝强没谈拢合作具体事宜,但各种可能都没有跑出本篇小文所罗列的双方博弈之局。
四、博弈不断,新星破局有方
张艺谋为破局探索出了“系列印象”,把导演、炒地皮和旅游深开发结合了!
德云社的徒弟借着官司抢占了师傅的老根据地北京电视台。
华谊兄弟的当家选手排着队、挨着个儿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电影公司,自立山头另起炉灶。
最NB能整动静的就是办自己演唱会,借助自己粉丝撑腰,现场逼着东家上台,被呼唤抛头露面承认是“真爱”!这回契约改婚约,家里家外、床上床下都是共同的追求。
如此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五、结论:劳资双方必须面对的现实
文章说到此,大家应该已经参悟到了,演艺圈的经纪公司和艺人以及企业界的老板和雇员,双方的忠诚度一定是有时效性的,本人一直把这个时段称作“员工的可利用价值周期”,您回头再看全文,本篇拙文就是在向各位介绍如何利用好这个周期,无论你是棋局中的哪一方。
在这段“周期”时间内矛盾双方可以追求共同的梦想,包容对方出于私利的想法和做法,携手共筑梦里天堂。而一旦这个周期结束,双方分道扬镳就是必然,即使将来有合作,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作者将根据大家对本文的反响程度决定是否将来有必要单独撰写拙作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准确看清“可利用价值周期”的起始和演进过程。
大家转起来,把梁教授喊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0757/aa30587feb6d7914.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