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313956/73175b1fe4679073.jpg)
湘春夜月
【宋】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今天无意间读到了这首词,有惊艳的感觉。简单赏析如下:
“近清明”三字,交代了节令,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翠禽枝上消魂”,词人“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暮春时节内心的感伤惆怅。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写作者的惋惜感叹:黄昏时节,黄鹂的歌声清脆婉转,但词人实在无心欣赏啊。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写作者想要与柳花共语,说说自己的心事,奈何柳花轻薄,怕是不解作者一片春愁呀!这一句与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异曲同工之妙。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这一句写作者漂泊在异地他乡,满腔的柔情、满怀的别绪,却也无人舒解,茕茕孑立,孤独满身。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一句,作者选取了三组意象,刻画了在春日夜晚借酒消愁、孤寂无语、心绪黯淡的词人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句诗的每一个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沉重的哀愁。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作者大概是想从这愁绪走出来,于是就倚楼远眺,他看见:湘水静谧,无语东流;湘云重重,荡漾水中。水云之间,他仿佛依稀看到了故乡,看到了心上的那个女子。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以反问和用典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想要重见心上人的强烈愿望。然而天长地远无凭,春梦短暂无痕,待得再相见时,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了?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李清照在一首词写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孝迈则悲叹:这次第,心上的愁痕绵绵不断、无止无休,在红尘之间,哪里才能找到能剪断愁痕的并刀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13956/3183284e5246a025.png)
通观全词,颇有点 “一片春愁待酒浇,睡也无聊,醉也无聊,梦里何曾到谢桥”的感觉!
词人黄孝迈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其中酸辛,自不待说。落花时节,夜间独酌,倚楼远眺,残月照江,词人自然免不了离愁万千,暗自销魂。柳花难与低诉,青山默然无语,唯有作词一阕,以解相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13956/15f0df4417f1e09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