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传舍

作者: 格得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2:17 被阅读0次
身如传舍

人生识字始忧患。读书越多,了解的事情也会越多,担忧的事情便无来由的多起来。此时,一身的快乐与否,全凭心态。此文中,我想记下几个城市,我亲身去过的或者在书中读到的,间或夹杂些个人的忧患和得悟。

先从中国河南的一个小县城说起,也即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夏朝时叫钧台,汉朝称作颍川的地方,即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阳翟,今天的禹州。说了这么一大串禹州的名头,真要细究起来,留传下来的遗迹却几乎为零。这是中国城市的通病。也许因为中国文化起源于黄土高原,其地多土而少石,形成的建筑风格为土木建筑,不易保存,致使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遗迹多为地下埋存的古墓、用来防御的城墙,还有关乎信仰的寺庙和道观之故。

禹州今天的居民,细究起来,基本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而来。元末混战,中原地带几乎寸草不存,以致明初太祖朱元璋不得不从山西等地移民至此。繁衍至今,加之商旅往来和改朝换代,天灾人祸不断,有家谱可考的家族聊聊。反过来看,正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新陈代新,才勃发出活力,带来了这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而且越是巨大的变动,带来的活力也会越大(恐龙的灭绝、十字军东征、蒙古帝国的东征西讨、大航海时代对美洲的翻天覆地的改变、鸦片战争等等)。放眼观察宇宙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即使缩小至中国的历史,一次次的天灾和人祸都显得微不足道,更无论一时的得与失、胜与败。但能够支持民族凝聚和传承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信仰、血缘,这一次次微不足道的天灾和人祸积累沉淀而成的文化积淀和传统习惯,还有隐隐约约存在着的偶然和天意。

高中毕业后,我到开封上大学,才稍稍见到了不同的城市。开封,据考证为八朝古都,战国时为魏国的都城称大梁,两汉时称陈留,北宋时更名汴梁、东京,为当时国际性大都市,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证。到民国,开封作为豫省政府所在地,依然地位赫然。然而,由于黄河的反复泛滥,我们能看到的开封仍然是没有留下多少往昔的痕迹。开封的城市生活多多少少遗留了皇城遗老优哉游哉的闲散,遛鸟、逗狗、斗鸡,小吃成街铺开,远近闻名。也许是他们见惯了荣华富贵的转瞬即逝,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变迁,“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辛辛苦苦最后皆成空,干脆转而经营起小市民的生活,外界的一切于我何干?

然而大学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一所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大学,对所在城市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大学者,为有大师之谓也。河南大学之于开封,百余年来,在学者方面,有范文澜、冯友兰、董作斌、郭绍虞等等,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何止千千万万。这些学者和学生都在这个铁塔脚下的校园生活、熏陶,每天都会路过大礼堂、静十斋,走过博雅路和图书馆,吃着一样的水,呼吸着同一片蓝天下的空气,大家探讨、传承,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性格。这种性格通过学校这个中心四散开来,首先是影响开封一城,接着是无远弗届,遍及世界各地。

解放后,由于交通区位原因,开封的发展脚步滞后,反过来也影响这个城市和她的大学对学者和学生的吸引,累积日久,开封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河南大学在大学中的影响力都远远落。这对于河南及河南人民来说都是遗憾。

对我个人来说,幸运的是发现并深深陶醉于河南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积淀,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学会并感兴趣于读书,而读书完全是个人爱好和选择,并且是一辈子的事情。

毕业之后,辗转于巩义、新乡、邵阳武冈,并去过厦门、西安、杭州、苏州,渐渐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走过来,反而对这些城市的印象和感觉越来越模糊。中国的城市大都有自己值得记忆和推介的几个点,但都是独立的存在,与今天的城市生活几乎没什么关系和影响力,至于城市性格则已不太明显。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城市的几个点:杭州的西湖(西泠印社)、苏州的园林(特别是沧浪亭)、西安的城墙和西北小吃、南京的城墙和玄武湖、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筑、成都文殊院附近的惬意休闲生活等等。

世界史读多了,开始对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地中海周边诸城市、孟买、伦敦、巴黎、费城、京都和奈良从了解,到熟悉,再到向往起来。人生有了目标和追求,便会有动力和梦想,生活起来便充实。

想起苏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对我来说,生将近四十年,“鸿爪雪泥”就是人生的全部,无论读书和游走,都是偶一遇之,转瞬则逝。前面说了那么多,从宇宙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世界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城市的历史、个人的历史,一路下来,又何尝不是“鸿爪雪泥”,然而,正是一次次、一点点的痕迹积累起了今天的世界,无论这个世界传递给你的是善、是恶,亦或是乐观、是悲观。

身如传舍

同一个地方,如传舍般见惯了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兴旺和衰退,特别是那些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的城市,更是寄托和汇聚了无数的“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同一个人,也如移动的传舍般,在不同的时间读不同的书,经过不同的城市,来来往往见惯兴衰变化、留下不同记忆。有生之年,能够借助读书、游走和自己的兴致尽量多的见识和了解这些城市,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感受,体验历史的厚重和呼吸,增加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应当知足了。倘能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更不枉此生了。

相关文章

  • 身如传舍

    人生识字始忧患。读书越多,了解的事情也会越多,担忧的事情便无来由的多起来。此时,一身的快乐与否,全凭心态。此文中,...

  • 舍如落叶,深藏泥土,更护花木 舍如皓月,当空明照,温暖人心 舍是自得,花香萦绕,幽谷传香

  • 水调歌头●村居

    莫嫌花气短,睡眼且惊开。凋残千朵,忧愁风雨旧亭台。饶是珠帘暮卷,追忆闲云潭影,没个可安排。此身如传舍,人事几欢哀。...

  • 浣溪沙●谁念春朝泗水流

    谁念春朝泗水流,云深欲放采菱舟。知君何事锁眉头?竹影和风千蹴浪,藕花丝雨一蓑鸥。身如传舍不胜愁。 己亥年三月初三 ...

  • 山海陈情(三)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 ——《山海经》 华舍是临...

  • 舍-身崖

    舍-身崖是我的家乡红安县的地名,位于天台山山顶的一处悬崖峭壁之地,相传当年元军在襄樊屠-城,郭靖不敌身-亡,最后只...

  • 行香子——戊戌年芸香诗社消夏小聚,依韵飞龙

    雅舍芸香。姊妹棠棠。大河滨、新茗传觞。泮林写意,诗入霓裳。画唇如樱,颊如杏,黛如冈。 向晚帆长。野鹭徜徉。映流金、...

  • 【每日一书】硬笔书《格言联璧》金句(三)

    释文 富贵如传舍,惟谨慎可得久居; 贫贱如敝衣,惟勤俭可以脱卸。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

  • 周迅|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个落入凡间的童话精灵

    最近,看周迅的《如懿传》又被提上了大众日程,官方发布的《如懿传》海报里周迅的在第一张。 海报里周迅下巴微抬,一身傲...

  • 五十营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 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 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如传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ge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