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看到人慨叹今日中国没有大师,慨叹民国时期虽然民生凋敝,但大师辈出。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一点浅见。
其一,自古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世,往往伴随思想领域的碰撞,伴随着缺少权威,所以大师更容易应运而生。
其二,不曾得到所以显得珍贵。鲁迅先生讲铁屋子,先醒的几个人自然便是领袖,如果铁屋子变成了菜市场,大家都是清醒的,那清醒程度的区别,便不再足以支撑先进者成为领袖。我的意思是,是社会的进步,让大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其三,一枝独秀还是万马奔腾?民国时期,不懂英语,靠人口述,便能成为翻译家。出国留学归来,便直接可以进入名牌大学当教授。今天,如当日水平者,可能连工作都很难找到。所以,民智的普遍提高,使得大师需要更高的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