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秋天,作文里总写,秋天来了,大雁往南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景色比春天还要美。
那时候喜欢秋天就是不热,可以到处疯跑,有高粱杆可以吃甜的,那时候没吃过甘蔗,觉得甘蔗就这样。可以烧土豆,几个土小子鬼鬼祟祟跑到土豆地里,徒手薅出土豆秧子,带出大小不一的土豆,大的有鹅蛋那么大,小的就像鹌鹑蛋,还有更小的。跑到很远的树林里,挖坑生火烧起来。其实烧土豆不好吃,面面的没啥味道,小朋友出来也不可能带盐的。还有就是烧玉米,这个好吃,工序也简单,还卫生,所有的小朋友,每人任务是一根玉米,获得方法与获得土豆的方法一样,只是玉米杆高不用担心人们看见。也是跑到树林里,为啥是树林?因为树林有树荫,有干柴,有空旷的地,在地上挖出一条沟,底下放柴火,玉米用树枝穿一下,带着玉米皮开始烤,皮糊了哦里面的玉米也熟了,把皮扒开,里面的玉米鲜嫩多汁,香气四溢,吃起来有一丝甜味,好吃。那时候真的新鲜的绿色食品,现在吃啥都没拿感觉了,可能就是现在吃不到那么新鲜的食材了。
那时候会放露天电影,各个村子轮番放映,早去的话会放教育片,宣传片等等,然后才是电影,两部。那时候没有啥时间观念,反正演完了都很晚了大概10点多了,我记得的宣传片有两大类,如何养鸡养猪一类的,还有计划生育的。计划生育的那个我还看完了,挺有哲学意义,一个育龄女性生了一个孩子,老人劝他还得生,有计划生育工作者劝她不要生,于是这个女性就一直在左右摇摆,听听老人说的有道理准备生,听听妇联主任的也有道理,那就不要生,其过程复杂而艰辛,我想人类的进化可能就是这样,要不同的观念碰撞,融合贯通,找到最适合发展的路线方法。其实这个与记忆里的不一样,因为我们邻居就有要生的,有几次家里来了很多人,现在想可能也没多少人十几个人吧,那时候这人太多了,因为一个村里也没有百八十号人,感觉特凶恶的一伙人,就是抓人!不过这与我没啥关系。只是让我觉得电影里演的与现实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看过很多电影,对我有影响很大,功夫片多,所以现在我也喜欢功夫这种运动,只是称呼上越来越专业了。每次电影看完了都又困又累,因为农村人有早睡的习惯,小孩子与大人一个作息时间,所以熬夜太难受了,还要徒步走到家里,躺在被窝里哎,太舒服了。这个印象好深刻。
秋天收获的时候还要做个场院就是找一个空地用烧完的秸秆灰均匀撒到地上洒水碾平,弄圆,我问过我妈,为啥要撒灰,我妈说是为了收拾完的粮食里没有沙子,我大姑家的村子土地里就没有沙子,他们就不用这么折腾这个场地,我没实地考察过,是我妈说的我深信不疑。收完的高粱,谷子,黍子,都要放在这个场地当上,晾干,然后用驴拉着石滚子在上面碾压,有很多工序,记不清了,都是三五个家庭组团工作。我妈会给我安排任务,但是我不爱干,我想我的未来也不干,太受罪了。但是我喜欢在这场地玩耍,在一捆捆的庄稼上摸爬滚打。
我想写的挺多的,但是我写累了,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