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我们把“自律”看得太重了。我更愿意把“自律”视为一种“天赋”,只有极少数人拥有超高的技能点。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经过了极大的努力(譬如培养了很多好习惯),做到了“自律”。
对于不自律的绝大多数胖友,我想说没关系,不要放弃治疗,我们有物美价廉的替代药物:他律。“他律”比“自律”更重要,更有效。
【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不然做不到】
1、
很多人有跑步的计划,真正执行的其实寥寥无几。
去年有一阵,我和同学约定,每晚给他发跑步5公里的记录截图,如果没完成,就发他100元红包。(假装成功是我后来采取的一个方法,为了跑步,真是感觉脑袋被掏空)
喔,真的是坚持下来了。
这就是我说的“他律”。在自己想做的某件事上,设置一个“他律”,特点是:
a.和别人之间建立契约,你需要向别人来交代自己,哪怕是口头约定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也是契约,一诺千金嘛
b.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履行契约,你需要付出代价,金钱或者其他都ok,图书馆契约的代价是守诺这一品质
【没做到自律,短期来看几乎不需要代价】
如果靠“自律”,没做到的代价,仅仅是浪费一些时间,以及可怜的自我谴责和愧疚心罢了。而且,负面情绪往往不会激起你的奋发之心,只会让你陷入无力挣扎的泥潭。
甚至,实际上,你可能已经习惯这种自责和愧疚了。
想一想你每次没有履行计划的经历,是不是总在重复这个模式?
但是“他律”不同,学校/公司要求你8点上课/班,你必须早于8点起床。——做不到的话,你必须付出代价:考勤分/领导的看法。
也许你天生晚起体质,但“他律”会培养出你的早起“习惯”。这也是实现目标的方法,而且是不错的方法。
久而久之,也许你真的可以“自律”了。不需要“他律”,就可以主动去跑步、主动早起。毕竟,习惯成自然,身体有自己的记忆,可以影响心理的选择。
想实现某一方面的“自律”,在一开始可以依靠强制性的、需要付出代价的“他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
再说“他律”的另一个层面。
《荀子·劝学》篇有这么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就是所处环境、所接触的人,所带来的“他律”了。
有些父母会动用资源,把孩子塞进好学校好班级。当周围是积极的环境、优秀的人,很容易便会“见贤思齐”。(心理压力是另一方面,这里不提)
其实你发现了吗?这里的“他律”依然是有代价的,是无形的精神代价:你比别人差,可能会成为异类。“别人的眼光”是“他律”。
这里的建议大概是:
不要在家/宿舍自习室备考,去严肃的图书馆/教室自习室;
尽量去一个好学校/好公司(是指积极向上、人人努力的氛围),不在好学校的话,加入一个积极的小圈子;
常常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玩,比如考研可以找个比较自律的研友;
荀子: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大概意思是住在良好的地方,和有道德的人交朋友。
【自律是打不过负面情绪的,但他律可以】
3、
相较于“自律”,“他律”最重要的一点好处是:它可以在任何时刻,推着我们进入正轨。
我们总有情绪不佳的时候,这时很可能会自我原谅,先别做了吧,下次吧。下次我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再大干一场。
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很少会遇到心无旁骛,可以从容做事的状态。成年人了,不会有小孩子那样单纯的学习/玩的世界了。
“他律”可以让我们打破这些阻碍,即使痛哭整晚,第二天也要去学习/工作。
【自律让人困顿于想法,他律直接让人开始行动】
4、
还有一点,“自律”让我们执着于想法:
我要不要做呢?我几点开始做呢?
我今天想少做一点,明天再开始。
诸如此类的纠结反复。
但是“他律”,只能让我们直接开始行动。没有“要不要做”、“为什么做”,而是“做”。
做事之前的纠结,才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他律”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开始、中途遇到什么困难,你就是必须做,必须克服。而自律即使在一开始起效了,中途可能也会让你放弃。
最后需要强调,我绝对承认自律的重要性,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律的地方,但自律并不会一直有效。必须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方能让一个人持续地、不敢懈怠地坚持下去。
我的建议是,在自律的同时,寻求他律的约束。而且,“他律”会培养出我们的“自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