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人文》
摘录:
1、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心灵;不只是看知识的正误,还要看精神的善恶。就算是知识传授,我们也不仅仅看结果,还要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度、求知欲、情绪状态、思维方式等因素,因为知识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育一旦没有了人的气息和温度,真正的教育便消失了。
3、 教育,更多关注的不是因果,不是规律,不是物性,而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真正的教育过程,从来就不是师生之间单向的“我讲你听”“我说你练”的工程师的机械操作。
思考:
对于教育的看法,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不同。尽管我们作为教师的,大家的教育认识都是不一样的。知识的正误不仅是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和社会的一种倾向,对于教育的善恶是很少人去管的。只有到了孩子走向人生的道路的时候,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从大学毕业后,学校一年后有做过就业的回访。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多少学校做过毕业后学生的善恶情况。或许一些名校有,但多数还是因为社会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是因为知识是可以马上呈现出来的,也是最方便最直接表现的一种数据,而对于精神的善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跟踪。而事实上很多学校把学生带到毕业后就很少去很关注了。好像大家都觉得只要孩子离开了学校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以后学生的发展都与自己和学校无关。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李老师提到现在是科技时代的教育。这点我们也深有感触,离开了人的气息再去做教育是没有灵魂的。现在教育中所关注的点太多了。一方面要关注社会的动态,一方面还要努力去抓学习。就连我们教师自己的任务都不只是单纯的教书育人了。我们所关联的网络数据和APP等不低于5个,很多时候我都难以理解这和教育到底有何关系。时间长了就流于形式,不但解决不了教育的难题,反而是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这或许就是一种弊端的出现。当然如若能合理的善用这些资源,我相信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前提是要落到实处,不要总是做一些机械的无用功。
教育过程的价值,人们习惯于相信看得见的东西,对于学习也是如此。多数人只关注孩子的最后结果,却从未去关心学习的过程。由于舅舅家的小表妹马上就要高考了,今天很多人都在讨论如何去引导。最后的结果就是留一个人在家守着,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多数家长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则认为这样做毫无意义,自己在家看着也许会有一些帮助,但是这种帮助绝对不大,如果每一个孩子在重要的时刻只要家长在身边陪着就能好的话,那教育的意义就要再次定位了。学习不是一天的事,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真的关心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在平日的学习中去一步一步渗透的,思想教育更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和生活的年限没有关系。所以教育是需要关注过程的,一个学习有方的孩子无论在哪,都会有自己的出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读书成绩不好的人,能在社会中成长的更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过程很专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能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恒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