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是看了最近的大片《碟中谍》,觉得不过瘾,又刷剧《人民的名义》。
观看的时候,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影视作品都是高度提炼的。比如,我们观看一个小时,呈现的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是一辈子的重要经历。再比如,我们观察到的情节,都是导演想要我们了解的,一个看似无关的情节展现之后,会在很短时间内再次被使用。
比如,《人民的名义》里面的油气集团老总刘新建,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刚提了要留意这个人,几分钟后面的情节谈到了他涉及腐败问题。
这,原本在文学上被叫做“伏笔”。但为了快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马上就被使用了,以助推情节发展。
在心理学上,这就是一个不断激起欲望,又迅速被满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产生令人愉悦的内啡肽等物质。所以,看电影、刷电视剧,很容易沉迷其中。
反观我们生活,由于要经历“柴米油盐醋”,所以都会显得很平淡。但爱生活的人或者善于积累的人,或是因为每天都能找到不一样的情节,或是因为能大跨度的观察生活,总是能发现其中充满韵味的故事,甚至不会比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差。
甚至,我们可以用信息论来解释这个现象。
信息论说,传递的信息太相似,往往难以被辨识。因此,爱生活的人敏感,辨识的敏感度高,经常能够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传递新的信息,信息越多越经常;善于积累的人,大跨度观察生活,能把几个月、几年的事情放在一起观察,所以也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其中的经常。
但抽象信息是有相对限度。对一个人的抽象可以简化为:生、死。对个人而言,这是个过度抽象,已经无法辨识其中意义;但对生物群体而言,也是有意义的,起码知道人是会产生消亡的。
再回到“刷剧”,就是我们观看,经过导演精心筛选的、具有一定冲突辨识度的故事。我们之所以容易沉迷刷剧,是因为我们有对充满冲突性信息的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