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的迎春花(图片来自网络)4.28至5月2日期间,和爱人一起西行去拉萨和青海。期间,坚持读书和反思的习惯,没有更文。
以下为停笔期间的反思,也是参加无戒老师21天写作训练营的结业篇。此为训练营的结束,也是新认知的开始。
01 我是普通的上班族
我目前在帝都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
上班时间很典型。从早上9点半到下午六点半,中午有1小时吃饭和午休的时间。
通勤时间也合乎城市平均水平。公司与家之间的距离不到三十公里,但苦于公司与地铁站有一段以正常步行速度约15~20分钟的步行时间的距离,而家门口又没有可以直达公司附近的公交站,这段路在有单车前几乎都是步行通过。此外,地铁上需要七站约20分钟,故整个通勤的时间在50分钟左右。其中,每天上下班“步行的40分钟”总感觉是“被浪费掉的(时间)”。
应该来说,我只是属于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族。
02 时间如黑洞般回旋
两年前我调整了工作,从城市的北边来到东边。当初,先生把家的位置选在了他上班的途中但离我上班较近的地方,希望彼此在上班之外能有更多时间一起生活。
刚换工作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年底产品准备发布大版本、例行“九九六”工作制度(即上午9点到晚上21点,一周6天)。经历那段紧张的加班生活后,我在帝都生活日渐规律。每天早上八点半挤上地铁去公司,傍晚再在七点左右挤上地铁往家赶。通常,到家时时间已快到八点,爱人已准备好饭菜。吃完饭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或者各自看看书。总的来说,日子虽然平淡忙碌却温暖幸福。
一年半前,家里有了小宝宝后,我们请父母来同住,于是在生活各方面都受到父母悉心的照顾。同时,有了孩子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少了。
每天回到家里,放下包后第一件事,是抱抱一天没见的孩子。待坐到餐桌前时我的状态是完全放松的。嘴里吃着父母给特意留的饭食,时不时接过家人的话头说两句。吃完饭略收拾一下后,等我再抬头看墙上的挂钟时,时间已指向21点——准备给孩子洗漱和玩耍了。
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是幸福而短暂的,而且时间仿佛永远不够用。晚上22点到23点之间,当孩子在我的身旁睡着时,我看着孩子可爱的面庞,听着小家伙均匀的呼吸声,胸中涌动着身为人母的幸福,同时还有每天不能陪伴他更多(时间)的歉疚。
可是,每当夜阑人静时,我总是听见内心有一个犹疑的声音在低语:在工作八小时和陪伴家人之外,我还想读读书、写写字。虽然,我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热爱我自己从事的工作。
可是,我用于写作梦想的时间在哪里呢?
03 那如禅修般的写作生活
4月中旬开始,我们决定给孩子准备断奶了。自此孩子和我开始了计划为一个月的隔离,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现状。此后的两三周内,我参加了无戒老师的写作训练营,希望借此拾起笔。到今天5月3日,已经是训练营的最后一天了。
借此机会,我回顾下参加训练营期间三周内的写作生活,作为写作生活的阶段小结,也希望对同样怀有文字梦想的你有所帮助。
简书写作,从工具文开始。
可能是因为从小对文字怀有敬畏之情,我希望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一定的思考并对读者有所启发的。
写作前,我仔细搜索了打算写的话题,并浏览了几篇相关的文章以了解大家对同一话题的写作角度和深度,思考自己要写的文章是否值得写。如果认识不够,思考不深,就直接放弃了。为此,我在简书上的第一篇公开文章几乎花了近6小时的时间,换了好几个题目,最终写了一篇自己使用xmind过程中的一篇工具文《效率工具|如何才能不花钱地将xmid文件快速导出图片?(含笔记伴侣推荐)》。
写完之后,因其中有部分观点有误,引发简友评论指正。后续,我在文章中对勘误部分做了更新说明。也是因为这件小事,引发了我对自己使用工具的过程的思考,并结合那段时间在看的《批判性思维》一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故又发文一篇《批判性思维系列|普通人如何避免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
现在看来,最开始的两篇文章只能算叙事清晰完整,写的过程也非常快(40分钟左右)。但算不上对读者特别有用的文章。
以文会友,传递正能量。
4.16的两篇和Markdown工具相关的,也是来自于对工具的摸索过程的总结。过程中对MD工具的资深用户tamlok同学给我指出了文中的一处错误“MD不支持表格”并帮助我正确地在简书中使用MD方式。由此,我不仅学到了“不同的工具内MD方式有差异 ”,还因收到了9个赞感到好开心。
初试牛刀,写系列文章。
我报写作班的初衷,本是以学带练和读写结合。为此,在报名的初期已选定了基本写作方面的书做主题阅读,并计划把学习心得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舒明月老师的《好文笔都是读出来的》这本书,就是计划中的一本。因需要同时兼顾阅读和写作,我把重心主要放在阅读上,集中上下班地铁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并在工作间隙对思考的内容进行整理,这样断断续续输出了4篇。期间,坚持阅读和思考,没有刻意坚持日更。最大的收获是,阅读时更容易发现底层知识间的联系,并打算着手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一篇写作随笔意外上首页。
参加训练营的第7天,我写了两篇关于为何开始写作的随笔,其中《读书随笔|三十岁当妈的我,为何开始写作 》围绕写作初心来写,另一篇《我参加spenser的高端写作课没有开始动笔,为什么遇到无戒老师后开始日更?》则是从写作课对自身的影响来写的。后一篇被老师推上了首页,阅读量约是前一篇的1.5倍。反思其原因,除了标题的差异,我觉得更多的原因在于:切身的经历能给人情感的共鸣,但只有足够高的角度才能覆盖更多的读者。换句话来说,“有用”和“有力”相结合才不算是“子还式写作”。
一篇走心的文章数据走低。
有简友陆续关注后,我想写出优质文章的想法更强烈了,因而写作时间也明显增加了。为了写出的文章让自己满意,我那天本来答应老公“马上睡觉,十一点半就睡觉”,但还是写到了凌晨。结果,文章《写作|文章发布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关于写作“迭代升级”的运营思路》发布后阅读数据极低。即使在今天,我还能回想起当天的患得患失,只是我现在更加明白:文章的首要使命是表达个人的想法,坚持初心,更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文章的数据。
04 体察和平衡生活才是写作的原动力
在坚持写作前,我并没有料到写作会花费很多的大块时间,更没有意识到我这个决定对家人的影响。
因为这段时间孩子随父母回老家了,在写作的前期,我每天下班吃完饭后,就坐在房间里的书桌前准备写作。而先生,则在客厅里一个人安静地看电视。电视声音不大,偶尔能听见他浅浅的笑声。大概到了23点左右,大家才准备休息。
那时,我沉浸在文学的梦想中,丝毫没有觉察出这样的生活有什么问题。直到第10天左右,先生走到房间里,一脸严肃地向我提议道:“我觉得我们每天晚上吃完饭应该一起聊会儿,这样的生活才比较健康。你这几天每天都写到11点,对身体也不好。” 当时,我意识到先生的话是对的。于是,我答应他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写1小时,不一定每天写一篇。”可就在那天晚上,我在书房写到了凌晨。第二天,先生问了情况后,很不高兴:“你这样子(写作写的很晚)很伤身体,以后不要写了吧。”我听了有些怏怏不乐,但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上班的间隙,我无意中看到先生的微信留言“你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我应该支持。但我希望你能协调好家庭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竟有些时空的错落感。我感动于老公对我的理解和包容,也为自己的幼稚和自私感到内疚。
如今,站在写作训练营即将结束的今天,我觉得懂得了生活有多种可能和选择的意义是这段写作经历赋予我的最大的财富。
最后,引用一段在《《好文笔都是读出来的》笔记|如何告别自嗨式写作:有趣》中的反思:
我因为读硕士在学校比同一届的同学多在学校待了近三年时间,后续进入社会后感觉时间紧迫。毕业,工作,结婚,生宝宝...加之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平时晚上19点下班已经算是很早。在家里,托公婆的福,家务的事情我参与较少,但陪伴孩子的时间总是不多。而我,还想趁着毕业的时间不太久(刚好四年),读读书,写写文章,精进一下。
总之,一路上步履匆匆。一方面感觉行业变化好快,需要不断充电;另一方面,感觉孩子商小,需要陪伴。还有,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满足文艺女的。
对我来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在于陪孩子游戏和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和人们不同的状态。而工作,固然有意义,但似乎与“有趣”无关。这样来看,我几乎就是个无趣的人了。
作为一名非专职写作的普通上班族,体察和平衡生活是我写作的基础。用心体味生活细节,然后通过写作反映对生活的思考,不断完善自我。
另,附上一份整理的晨间笔记思路,供我每日反思时使用。
我是雪夜闻笛, 在反思生活的路上,我一直与你同行。欢迎关注和吐槽~~
图1. 晨间日记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