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敏捷(agile)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001年,被一些热衷于改善软件开发过程的软件工程师用来描述一种能够增加客户满意度的软件开发过程–敏捷式开发过程。而敏捷BI(Agile Business Intelligence),顾名思义,就是反应迅速且敏捷的商业智能系统。那么,敏捷BI究竟指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同传统的BI相比它有什么优点?是否敏捷BI就能代替传统BI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传统BI
在以往的大数据分析过程中,传统BI的做法是由IT人员从业务人员那里收集需求,接着再由IT人员根据需求建立模型,最终做成报表返回给业务人员查看。
这就使传统BI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前期需求收集和确立时间过长;二是如果要用新的维度分析或者产生了新的需求,需要由IT人员重新建模,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增加了IT人员的负担;三是做成的报表是相对静态的,除非更改模型,否则不能灵活地查看其它结果。
于是,敏捷BI便应运而生。
敏捷BI
敏捷BI是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大数据技术的革新之下,敏捷BI带来了新一代的革新。传统BI的技术水平无法处理海量数据,而敏捷BI采用了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列存储、库计算等先进技术,使得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以更快的完成。
敏捷BI的出现,使得以往的问题不再存在。
报表不再静态。传统BI,数据展现便成了终点。而敏捷BI,变终点为起点。它能使海量数据(PB级)达到秒级响应的速度,使分析人员看到数据还能继续向下挖掘、深入分析、提前预测、采取决策,得到一个很好的交互效果。
业务人员能直接建模。传统BI,需要由专业的IT人员建模进行分析,耗时耗力。而敏捷BI无需很多的技术背景,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使得业务人员可以直接操作,根据其需求,得到相应的报表分析结果。再也不用占据IT人员过多精力。
无需事先建模,改动灵活。传统BI如果需要数据层的改动,需要由IT部门去更改模型重新分析,效率很低。而敏捷BI无需事先建模,可以灵活地根据业务层的需求调整分析维度和报表形式,并快速的分析出想要得到的结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敏捷BI能否代替传统BI?
首先,敏捷BI并不是指某个前端工具软件,而是贯穿在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快速实现能力。
判定敏捷BI的三要素
IT可以快速提供可选的分析数据;
非常简单的给现有报表增加字段;
能够快速完成新仪表盘的制作;
其次,具有敏捷BI属性的前端分析软件,不是传统BI的替代品。
最后,敏捷BI无法替你解决需求分析、数据准备、平台管理等难题!
无论哪一款敏捷BI的前段分析软件,都是只将数据平台的数据统计展现出来,都是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的过程。
总之,敏捷BI是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其核心就是“快而有效”。市面上如今也出现了很多敏捷BI产品,例如国外的QlikView、Tableau,国内的永洪BI、SmartBI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