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笼

作者: 一碗酥油茶 | 来源:发表于2022-12-14 17:45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兰的妈妈阿英是从隔壁村嫁到这个村子里来,她吃苦耐劳,勤快能干。不过,人无完人,这么能干却搭了个要命的缺点,阿英总是怀疑别人针对她。

    别人聚在一起说话时她总觉得是在说自己;别人要是说话难听点,她不会当面反击而是跑回家里生闷气,掉泪;更甚者,少有委屈就寻死觅活,比如有次出工,她和另外两个女人都迟到了,她们没扣工分,她被扣了,于是就跑回来一根绳子悬到梁上要上吊,亏得丈夫正好回来发现,赶紧解下来掐人中,捶打前胸敲打后背,半天才把一口气顺出来。

    因为这个毛病,亲戚们在她眼里不知不觉中都成了坏人。阿英还经常在女儿小兰面前诉说各个亲戚的坏话,什么大姑姐,二姑姐,小姑,婆婆,妯娌,大伯,小叔,左邻右舍,连娘家人都无一遗漏。小兰还经常听见妈妈跟爸爸说这个亲戚说话怎么过分啦?那个亲戚做事怎么不讲理啦,而在爸爸看来,根本就是说者无心听着有意。

    小兰才几岁?未成年人是一张空白纸,在当妈的这番教育下,小兰对亲戚没有一个有好感的,逮到机会就要为妈妈“报仇”出气。比如,有时候亲戚上门做客,临走时直接冷冷的说句:“下次别来了。”或者,有时候碰到酒席之类亲戚们坐一起吃饭,无缘无故地怼的大人气到喝闷酒。总之,亲戚上门小兰从来都是“横眉冷对”的。

    而令小兰疑惑的是,每次亲戚上门做客却看到妈妈阿英很热情地招待,临走还一定要送到墙壁脚并一边目送一边恋恋不舍的喊着:“一定再来玩儿啊!”  小兰想不明白,既然都是坏人干嘛还要做好吃的饭菜给他们吃?还要再三邀请呢?

    还有更不明白的事。比如,她听妈自己说的,刚出生时妈妈没有奶水,是婶婶一开始喂的她,还听说小华的妈妈也喂过她。还有,小时候还不会走的时候没人照顾,是小姨放下手里的活来带她,一带还带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比如,她亲身记事的:那次妈妈生病而爸爸干活没办法抽身时,妈妈被接到了小姑家,小姑和她婆婆帮忙照顾了很长时间,而且从头到脚都客客气气的。奶奶年纪很大虽然照顾不了,但每天很诚心的祈祷她早日康复。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家里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大姑经常上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姑父也给予非常中肯的建议。

    随着小兰长大,她渐渐发觉事实并不是妈妈告诉她的那样,并觉得自己当初的很多行为十分野蛮。她跟表兄弟,堂姐妹没一个亲的,当初是因为“恨”而跟他们玩不到一起,后来是有“愧”而抹不开脸面。长大后,其他的同辈们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开公司,生意风生水起,没啥能力的,则照顾进来做点事,也好过外面打工,他们的日子各个过的热火朝天。再看小兰,总是形单影只,孤家寡人,过了而立之年还在四处漂泊打工度日,她属于既没有能力又没有关系的那种人。

    跟同学,朋友聊天,每当他们说我哥,我姐,我弟我妹时,总是羡慕人家有兄弟姐妹,而一问才知道,都是些堂表关系。从小到大,自己的这些“兄弟姐妹”等同虚设,这在小兰的心里是人生的一种遗憾。如果有机会再碰面,她决定大可放下心中芥蒂,大方的喊他们一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妈妈,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没什么见识,在她的认知里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有问题,她的意识形态里一部分承袭自上辈,上辈再上辈,小兰觉得去算那个帐也无必要,过去的不重要了,一笔勾销更痛快,不要再让它来影响自己。

    玉不雕不成器,每个人的价值虽都如玉石般珍贵,然有人不幸如同遇到拙劣的雕工,经过加工成了粗鄙之物,而有人大幸如遇到能工巧匠,雕琢成精美之器。

    人也是从呱呱坠地像块璞玉,不断经历着环境和岁月的雕琢。在这过程中一旦发现劣相,若能及时修改,定能日渐精美。

    而打破固有意识的桎梏,破笼而出更是难能可贵。

    古有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千古美谈,也是前人以身示范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指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牢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vc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