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1天计划——第5天 今日得到 今日学习

21天计划——第5天 今日得到 今日学习

作者: 井倩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23:45 被阅读0次
感谢万物如此精彩耀眼

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词——“稀缺性心态”。简单解释就是,通常人们遇到稀缺的事物,行为会有所改变。这个稀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时间和金钱。

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最迫切的事上,这个时候,不要跟我们谈什么长远眼光。先管眼前的事再说。你看,任何人在稀缺面前,都会视野变窄,智商下降。

穷人面临的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所以做了愚蠢的决定,而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时刻面对稀缺和匮乏,这个时候再要求他们高瞻远瞩,就有点强人所难了。一个富人在类似的情况下,做的决定也未必比他强多少。

第二,穷人通常也是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在那样的环境中,身边的人难免会做愚蠢的决定,你难道要求他跳出这个环境吗?太难了。

作家乔治·奥威尔,就是那本著名的书《1984》的作者,他曾经对“贫穷”这个词下过一个精彩的定义——“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也就是说,因为匮乏,因为资源的稀缺,让穷人的视野被遮蔽,只顾得上眼皮子低下的事,他们看不到更广阔的可能性,更长远的未来被从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拿掉了。“穷人思维”确实存在,但问题是,这是穷人本人的责任吗?是一种他们天生就有,而且还没法改变的个性特征吗?

未必。不是他们因为有这种“人格缺陷”,所以穷。也许情况正好相反,是因为他们穷,时刻面对匮乏,所以才有这种“人格缺陷”。

布雷格曼说我们过去治理贫困的方法也许都错了,而是要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从心理上没有匮乏感,让他们的心灵不再面对稀缺,那他们的眼光自然会长远起来

所有愚弄他人的手段,或者说的不这么难听,所有想影响他人按自己的想法做决定的手段,最有效的就是“窄化“他人的视野。

你看,商人卖东西最常用的招法,就是激发起用户和周围人进行比较。比如前不久,我看到一个外卖订餐平台的广告,大概意思是说,一个姑娘,如果中午不出去找饭吃,就不会被晒黑。用他们的外卖平台订餐,就会比周围的人显得白。

这个广告创意不错。

它不是说自家的服务有多好,而是诉求于用户自己的利益。但是不跟你说那些大的、虚的、长远的东西,而是诉求于一个姑娘最在乎、最经常和周围人比的,肤色白不白的问题。这就是窄化视野的典型应用。

当然,商业应用,利用人性,无可厚非。但是反过来,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理性人,可能确实也要每时每刻提醒自己:我们做每一个决定,到底是为了眼前的、身边的利益,为了和身边的人争个胜负,还是要在一个更大的坐标中积累自己的价值。

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有一句台词——“我们常常做着自己讨厌的工作,只是为了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买不需要的东西?往往就是为了跟别人比较啊。

这就要说到我的第二点启发了。不仅是穷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视野都或多或少被遮蔽了。

刚才谈到的演讲里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在Facebook工作的数学天才感叹:“我们这一代最优秀的头脑,居然是被用于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你看,任何环境都会让你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让你在偶尔想到意义的时候觉得荒谬。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然是手里干着最具体的活,眼里盯着最远大的目标。但是这真的很难。

我们如果觉得自己目光短浅,认知偏狭,是靠原地提升认知,还是应该尝试给自己换换外在的条件?

罗永浩说心情能做主。如果心情不好,但是你又不得不让它变好,方法就是你用心情好的方式去行动。比如,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欢呼雀跃一下,就像小孩子那样又蹦又跳,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果然就能变好。

罗永浩说,这是有理论基础的。一个人其实由三部分组成,就是意识,感受和行动。一般人的顺序是,先感受到负面情绪,然后意识到心情不好,最后体现在行动上。但是这三个部分的次序是可以强行调整的,你先在行动上假装情绪好,反过来影响意识,最后改变了感受。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说的:

1.穷人有“穷人思维”,我们不能残忍地说,全怪他们自己。

2.我们自己的视野如果被窄化,我们不能懈怠地说,已经尽了全力。其实可以换个环境,改变自己。

选自得到app的今日学习栏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天计划——第5天 今日得到 今日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wr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