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共享书店’的初衷是要减少阅读成本、降低阅读门槛、提高阅读频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品”。据书店的调查,有些读者在买过书后,并没有读完整本书,有些读者在读完书后,书籍就被闲置在一边。“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合肥新华书店副店长徐昕炜告诉记者。
随着共享单车深入我们的生活时,一股猛烈的共享风正在向全社会刮来。如果说此前滴滴和小猪短租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宏观上的共享,比如车子和房子,那么现在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以及共享篮球等产品的出现已经表明共享经济深入我们的微观生活,甚至是精神生活。图书资源就是目前共享的一大热门领域,虽然这个行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并不像其它共享产品那样受到资本追捧,但是每次的突破都能够引发媒体的探究和受众的好奇。
共享图书的发展是从几年前就开始的,只不过发展的道路并不那样顺畅。这几天,合肥一家共享书店的横空出世又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到这个领域。这家“共享书店”是坐落于安徽合肥市三孝口的新华书店,这家书店此前就曾因为被写进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而引来关注,作为一家早就已经转型成功的24小时书店,也曾是一家知名模范书店。此次,共享书店的模式是这样设立的,读者只需要缴纳99元押金,就能把自己想读的书免费带回家,每次可以借阅2本总定价不超过150元的图书,免费借阅书的时间为10天。如果逾期则一天收费1元,按照书价封顶。根据最新报道显示,在这家书店上线仅两天的时间里,读者就共享了5600本书籍。而该所属集团负责人表示这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把握,通过运营模式的颠覆式变革,从而实现阅读服务的转型升级。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此共享书店不置可否,认为这只是借助于共享之风而进行概念化宣传。共享图书之后,到底如何盈利?从卖书到共享书,实际上其实就是租书,这能说是创新吗?从此前在共享图书创业的各家公司来看,大多数最后都沉寂了。摆摆书架、青番茄、借书人、书巢等创业公司都经历了失败,或者前景不明朗。
这些公司都共同面对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首先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令数字阅读抢占了纸质书的市场,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再有是共享图书不止是创业者和书店独有特权,公共图书馆早已开始行动。最后成本问题,运营问题以及产品同质化问题都还等待创业者来解答。
被“共享单车”带火的“共享”概念大热,可要说移动图书馆、地铁图书漂流等等带有“共享图书”属性的阅读方式,此前也曾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引发探讨。
事实上,所谓“共享图书”概念在高校图书馆早有运用,“天津市在全国可以算是比较走在前列的。”南开大学图书馆系毕业、曾就职于某高校图书馆的王老师介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一部分是传统的纸本资源共享,一部分是数字资源共享,“天津市高校图书馆联盟当年纳入十几所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就是做这样的共享图书工作。”十九所高校图书馆“联盟同采”,统一采购,分摊费用,“少投入多产出,这种联合采购在全国当时也是比较领先的。”至于纸本资源方面的共享,主要体现在天津市十九所高校的图书馆之间实现了馆际互借,比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可以去南大、天大、师大等高校借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许会出现后互联网时代,而后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线上和线下场景的结合。图书也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模式进行运营,将纸质书打造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公共文化资源,顺应国家目前正在推广的全民阅读活动,在这个层面上创业者依然大有作为。「文/ 硬度网 美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