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

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

作者: 代林_e359 | 来源:发表于2020-09-21 10:28 被阅读0次

有段时间“量子波动速读法”的视频引来互联网网友们的群嘲,“量子发功,指尖生风,爆读十万字”,神童们终于实现了批量生产。这反映的何尝不是中国家长拔苗助长的育儿焦虑。仔细想想,好多人的童年都有过当众给叔叔阿姨背古诗的经历,当年拱你当众吟诗,今天逼你量子速读,只因爹妈们心里一定回荡着这样的声音:“假如有神童,为什么不是我家孩子。”

在如此热衷展示孩子智力水平的背后,是因为社会深陷在对天赋异禀、智商过人的少年天才狂热症中,这种迷恋少年有成的文化氛围就要求年轻人必须及早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大器晚成》,作者是里奇·卡尔加德,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但作者早年学术生涯其实很平庸,毕业后呢当过洗碗工、守夜工和打字员。直到30多岁之后才走向自己的职业轨迹,他在44岁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发行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者。

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急于求成的社会焦虑是如何被塑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

大概从20世纪开始,精英政治击败了贵族政治,世界的新贵不再是坐拥大片土地庄园的土豪们,前者掌握的是一种更为现代的财富形式,比如在十六、十七岁拿到SAT高分,获得进入顶尖名校的通行证。

在这种风气下,美国的学生表示压力山大。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其实也挺膜拜考试分数和大学排名的。世俗意义上,美国SAT数学满分往往意味着你有着出类拔萃的智力。比如,比尔·盖茨就曾把微软想象成一个IQ工厂,他说过:“在IQ方面,我们完胜任何人,我们可以打败甲骨文公司,打败太阳微系统,可以和高盛投资公司一较高下。”

他认为,一名真正高智商的出色程序员抵得上一千个资质平庸的程序员。今天在美国成功的典型就是像比尔·盖茨这种拥有高智商、SAT满分的神童。

比尔·盖茨迷信高智商员工能够带来财富的观念,对微软早期招聘和解雇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导致了其他企业跟风的现象。

作者指出,正是在这种对分数、等级和可量化的新社会秩序中,的确有那么一群少年得志者成了赢家,但大多数青年男女在未成年时,就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在以这种算法为成功衡量标准中,大多数的天赋一直潜伏在深处,无法被人发掘。

更令人不安的是,今天的孩子们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比从前的学生更长。所谓无所事事的“自由玩耍”逐渐淡出了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有组织的学校和成年人指导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操作权总是在成人手上,而不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也是诸多青山年心理疾病频发的原因。

为了打破少年有成的迷信,卡尔加德参考了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跟踪了5000名3到16岁少年儿童的大脑发育情况。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大脑至少要25岁时才会完全成熟。

研究人员还发现,他们产生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与管理情绪的前额皮质的发育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边缘系统会因青春期活动而出现爆炸性的发展,而前额皮质还要再过十年才会成熟。

在边缘系统已经十分活跃的时候,前额皮质仍然有待成熟,此时人们的情感占据了上风,它的影响超过了理性思考、策略性思考和考虑后果的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想:多数18至25岁的年轻人实际上都无法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但外界却会在年龄段评估他们余生的成就,并要求他们通过考试、分数和求职面试,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出抉择,这其实是很没道理的事情。要知道,25岁是大脑能够充分执行行动能力的年龄中值,某些人可以在21岁就完成了这个过程,少年有成说的就是这些人,而另外一些人的大脑,很可能25岁之后甚至是30岁左右才算成熟。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顶峰的年龄是不一样的。例如信息处理速度大概会在18岁或19岁达到顶峰,短时记忆力则会持续改善,到25岁达到顶峰,然后在随后十年中一直处于平稳状态。而评估复杂模式,包括理解他人情感状态的这种能力,却会在更晚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时才能达到顶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获得以自己的方式实现成长和成才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会过分强调标准化的考试,而是充分尊重人才成长的节奏,它允许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卡尔加德将大器晚成的人定义为比预期晚发挥潜力的人。他们往往有最初对别人看不到的才能,大器晚成者最主要的优势是拥有好奇心。

所有孩子都会充满好奇心,但美国,甚至是中国,制造少年神话的体系并不看重这一点,这个体系要求孩子快速成长,用年轻的好奇心来交换一个坚定的目标,它想让孩子们从好玩有趣的课余活动中筛选出有助于展示领导能力、便于申请大学或求职的专业项目。在学校和雇主眼中,童年的好奇心就是成才的负担,他会怂恿我们将好奇心打压到深处,转而去做些更实用的事情。

最新的伦敦科学杂志《立方体》指出,好奇心能够刺激多巴胺的生成。从人类角度看,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奇心越强,它产生的积极性越强,可以长期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幼稚的好奇心之后终将会转变成绝大的天赋,开启我们长期富有创造力的生活。这个时候做一个选择题,谁有希望获得成功,获得幸福健康的生活呢?是那些很早保持关注、压抑童年的好奇心、由少年成才体系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还是一开始的“小透明”,但保持了童年的好奇心,为这些好奇心找到出路的“大器晚成”者们呢?

那么那些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探索家,应该如何跳出主流文化的传送带,开创自己的命运呢?作者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读者瞠目结舌。他告诉我们只需要放弃就可以了,放弃充满负能量的朋友圈,放弃痛苦的课程,放弃让我们后悔的生活。

主流文化往往会倡导坚持不懈、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之类的价值观,但作者告诉我们毅力它是一种有限资源,放弃可能一种健康的做法,当我们使用单一思维的决心来处理一件自己其实不太擅长的事时,实际会导致你的工作低效。坚韧不屈的精神如果用错了地方,就可能侵蚀我们召唤毅力的能力,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在真正需要毅力的时候无能为力。

这种思想来自“自我损耗”这个心理学概念,早在20世纪,弗洛伊德就认为自控力是一种有限资源的支出,坚忍不拔在有些时候是一种美德。假如社会标准怂恿我们过度支出自己的决心,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不懈努力,就有可能耗尽我们的毅力。

关键就在这里,放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为了正当理由而放弃,并不是自暴自弃,并不代表投降认输,这只是在尝试之后发现它并不适合自己而做出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实际上一种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俱乐部、学习、职场还是兴趣方面,我们都可以通过放弃,来重新定义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放弃将一些不切实际的热情转化为真正的激情,就像爱好摄影的逐渐摸索出电影拍摄的技巧,迷恋诗歌的蜕变成娴熟的文案写作,法学院枯燥的法学理论会上升为我们在执法机构中援引的具体法律条文,在医学院的痛苦学习会沉淀为救死扶伤的护理经验。

很多朋友会厌恶成功学,会厌恶它的急功近利,似乎是这个功利社会的低级趣味。但大家都忘了成功学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取得成功。这正是《大器晚成》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具特点的不同旅程,放弃社会制定的严格时间线,这样我们才能迎来自然展开和真正可靠的人生和事业。”这是一个大器晚成者的建议,这是对我们说的,也是对我们的孩子讲的。

相关文章

  • 聪明人与顶尖人的区别

    少年得志是好事吗?大器晚成是坏事吗? 如果少年得志却不懂谦逊,很可能步入的是深渊;如果大器晚成却因为前期大量积攒,...

  • 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

    有段时间“量子波动速读法”的视频引来互联网网友们的群嘲,“量子发功,指尖生风,爆读十万字”,神童们终于实现了批量生...

  • 七月随记

    古人说过:少年得志,大不幸,少年得志,自以为是,井底之蛙,心高气傲,大器晚成,饱受摧残,得来不易,知敬畏懂珍惜! ...

  • 2020-10-26 那些过了很多年才明白的道理

    《大器晚成》中分析说,大器晚成者比少年得志者多出的一个优点,就是有了更多的人生智慧。一说人生智慧,大家似乎心领神会...

  • 哪些明星出道即是巅峰

    娱乐圈就好比一个大池子,池小鱼多,想要在这样高手云集的领域脱颖而出,不管是少年得志,还是一炮而红,亦或是大器晚成,...

  • 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

    中国人的语言向来很有意思…… 常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如:少年得志,得一时;大器晚成,成一生。 有人撰文《...

  • 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

    下午两个朋友的聊天很有意思。 召兄先到,说孩子的画作参加国拍效果不错,把存在手机里的画作拿给我看,是山水画。国拍就...

  • 少年得志,不如大器晚成

    少年得志,就是说人在年少时,名利和欲望就得到了满足。看起来是真的爽啊!因为人在年少时,恰恰是心气最高、欲望最强烈的...

  •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Peter Wang

    有人“少年得志”,就有人“大器晚成”。 如果公司是个小社会,同事王博无疑就是后者,他在大堂副理的职位上蹉跎了好多年...

  • 可叹比斯利!被毁掉的回头浪子

    NBA是篮球界至高无上的殿堂,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一批运动员。天赋异禀,睥睨天下,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xv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