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总是有一搭没一搭,貌似没有读书更吸引我,特别是可以随时拿起一本,不用“钉”在屏幕跟前,想读就读、想走就走,懒人的本性暴露无疑。
这部电影大概是疫情期间集中几部片子一起看的,是喜欢的类型,但印象仍然不深刻,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回顾的文字质量不会很高,先完成再完美。
想起这部影片的时候还有点尴尬,一直以为这部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电影叫《绿皮车》,多么粗心大意,某些大大咧咧的地方,有点象影片中那个白人司机托尼,在给妻子写信时大脑一片空白,哈哈。
《绿皮书》指的是什么呢?看电影的过程中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翻看简介才知道, 出发前给司机托尼付钱的唱片公司,给了他一本“绿皮书”指南,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细想起来,影片中托尼确实翻过一个小册子,给唐找酒店。
影片给我印象深刻的,当然离不开当时社会种族主义超级严重,哪怕是钢琴大师,哪怕是被邀请去给富贵的白人家庭现场演出,黑人仍然会受到种种歧视。比如有些酒店不允许住,现场演奏的间歇不允许用白人家庭的卫生间,甚至出门都需要白人司机跟随,否则就有被攻击的威胁,等等。
而因需要赚钱养家有点不情愿接下这单活计的白人司机托尼,刚开始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对他的“主顾”无感,却在见识了唐精湛的钢琴技艺,友善的谈吐,特别是指导他给妻子写出一封封颇有“内涵”的家书后,从心里抛弃“种族偏见”,成为平等的朋友。
所谓的高贵,不是生来既有的,真正的高贵,是能够认同并接纳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看起来彬彬有礼的上层阶级,如果骨子里有着天生高人一等的念头,就是失礼的表现。听上去满嘴粗话的大嗓门,如果拥有一颗平等待人的心,也能体现出文明的因子。
无论何种生活方式,都是每个人在当下能够做出的选择之一,看起来简单未必不快乐,看起来光环萦绕也未必不哀伤。不能感同身受可能因认知的局限造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或许会避免变成一个口无遮拦的傻瓜。
这个世界有太多值得去发现的故事,他们都是一面镜子,心里有什么诉求,大概率会看到你想要的生活。
从《绿皮书》中,我希望看到更多温暖、理解、包容和自由,也但愿我的世界,会是这样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