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十五周。
近年来很少看散文,或者说短篇小文章。
微信读书里已经象不知疲倦没有目标的松鼠一样,囤了700多本已购书目,还有300+只看了书名就搜罗进来、根本翻都没翻开的电子书。做任务也续了千把天无限时长。现在,免费知识摆在面前,每天读10分钟书的行动力反倒越来越薄弱,想骗过偷懒的大脑,还真心不容易。
既然如此,就干脆遂了“它”的心意,想放松就放松吧,换口味读书也是机缘。
选择了蔡澜和汪曾祺,两个有趣的“老头儿”,两个人的文章都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把生活“过”成美好的样子。前者喜欢电影美食,随性潇洒,小文章读来不费力,适合睡前躺床上翻两篇。后者则需要定下心性,细细品味笔下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镜,并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下来,BOBO说的有道理:汪曾祺的书,买就对了!
之前读过一些,内容如同其他书籍一样,基本全部忘到脑后,但那种闲适有趣的态度,在心里渐渐刻画出一个有善意、爱观察、懂生活的眼镜老头儿样子。笔下的一城、一食、一人、一景,配上BOBO温柔的声音,在每一个倦怠无力的日子里,都是极好的抚慰。
近日读的这本《山河故人》,可以简单了解汪老的人生经历。开篇的自报家门和七十书怀,和之前看到的“自我介绍”文章完全不同,仿佛对面坐了一个老友,温暖而又絮叨地把人生经历敞开心怀述说,不管听众是谁、听进去多少,只是兀自开心说着,这种感觉,真好!
短篇的好处是,无论翻到哪一页、那一个“故事”的开头,都能不受前情后续影响,三五分钟也好,上十分钟也罢,有功夫就多瞅两眼,有其他事放下后再拿起也不会觉得断篇儿,读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今天看到最吸引我的细节,是汪老讲自己的父亲。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错,还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人精神普遍富足。看到他写的父亲,吹拉弹唱样样皆行,既能文又能武,手工也超级厉害(做蜈蚣风筝貌似没打动我,但在瓜皮上精雕细琢做成美丽的西瓜灯,真是太眼馋人了)。
想起从小就听老姑就说起,我老爹、他的哥哥也会各种乐器,特别是二胡拉的好,歌也唱的不错……可我的记忆中,古板的老头儿完全没有一丝文艺气息,即便年轻时喜欢卡拉OK,也是被我们群嘲的对象。难道是了解老爹太少,更或者,是我对生活粗枝大叶的浏览,以致错过了各类美好片段和瞬间?与“生活永远是最高梦想”的愿望完全南辕北辙了?
由此更加佩服汪曾祺,他在我这个年龄时,正是国内动荡不安的年代,更不提年轻求学期间整个国家的千疮百孔……最难的是,他仍然保持一颗向善向美的赤子之心,记忆里全都是这个世界的好。
幸福生活的前提,就应该是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