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9天:痒(1)——蚊虫叮咬指数与疾病传播

第9天:痒(1)——蚊虫叮咬指数与疾病传播

作者: 我是曹楠 | 来源:发表于2022-06-16 11:18 被阅读0次

    今天刚看见一个指数:蚊虫叮咬指数

    这个没注意,查询了一下是:2021年7月16日北京疾控中心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首次发布的

    6月16日蚊虫叮咬指数

    所谓的“蚊虫叮咬指数”,其实就是以天气状况和室外温度来判断蚊虫的活动情况,据此来制订合理的防蚊措施。

    蚊虫叮咬指数等级及防范建议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由蚊虫叮咬引起或传染的疾病。可见,蚊虫叮咬并非小事一桩。蚊虫叮咬轻则瘙痒红肿,重则引起炎症。尤其是蚊虫叮咬会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研究表明,蚊虫密度与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积温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哪里水多,哪里蚊子就多;哪里植被茂盛,哪里蚊子就多。而发布“蚊虫叮咬指数”,就是为了预防蚊虫叮咬、防止蚊虫肆虐灾害,对于有效灭蚊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有关部门发布“蚊虫叮咬指数”,不仅能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而且也能为民众的健康出行做预警参考。

    一方面,发布“蚊虫叮咬指数”,有利于人们根据预报指数的级别来做好防护措施,更主要的是预防疾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

    另一方面,发布“蚊虫叮咬指数”,也有利于提升民众健康水平,“蚊虫叮咬指数”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指数”。

    当然,除了向民众及时发布“蚊虫叮咬指数”外,相关部门还需采取必要措施,通过科普蚊虫叮咬预防知识、提供蚊虫叮咬必备药品、研发预防蚊虫叮咬“神器”等方式,让广大民众能及时做好防护,减少“蚊虫灾害”对民众生活品质的影响。

    现在咱们来聊一下这个小东西:蚊子。

    蚊子的一生 淡色库蚊 白蚊伊蚊

    图片简单明理,不过蚊子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流行病学领域有一句名言:就算你见识过一次全球大暴发,那你也仅仅是了解这一次全球大暴发而已。

    这就要从20世纪以前困扰人类的疟疾开始说起。在温带地区,疟疾一直是常见流行病。我们都觉得疟疾不靠谱因为我们有治疗的药物,但是20世纪以前,人们还不知道疟疾的病因,更不知道疟疾为什么会传染。一旦疫情暴发,除了治疗已经中招的病人,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它过去

    那疟疾的传播媒介是什么呢?对,没错,就是上面咱们说的——蚊子。

    最先破解这个疟疾传染秘密的是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军医罗纳德.罗斯。但是他没有止步于此,他还证明了疟疾的传播是可以阻断的。阻断的方法就是,控制蚊子的数量。

    罗斯坚信,用不着消灭所有蚊子,只要控制蚊子的数量,就能防控疟疾。他在埃及做实地实验,在一个城市采取控蚊措施,那里每年都暴发疟疾,大约会有2000人感染,结果控蚊措施的效果不错,当年感染人数下降100人以下,虽然有了现实的证据,他还是遭到了同行的嘲笑和质疑,(郭德纲说同行是冤家,一点不假)。他们会说,就算疫情控制住了,也不能说明就是因为控蚊啊,没准是因为气候变了呢。

    这个问题,难在无法验证,因为现实没办法推倒重来。该怎么办呢?罗斯决定求助数学。(在做医生之前,罗斯一直很喜欢数学。他觉得数学有超越现实的美。)他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用模型来模拟疫情。比如这个地区有多少人,有多少只蚊子,你就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指标“蚊子密度”。然后,你可以设定其他参数,包括已经感染疟疾的人数,能够成功叮咬病人的蚊子占多大比例,还有能够再次传播疾病的蚊子占多大比例。这样,你就能算出“蚊子密度”和感染人数,也就是疫情规模的关系。罗斯给自己的模型起了个名字,叫“蚊子定理”

    罗斯设计的数学模型为什么有效?它相当于创造了一个“仿真”环境,我们可以在这个“仿真”环境中,测试各种干预措施效果如何,不管是消灭蚊子,还是注射疫苗。有了这个“仿真”环境,我们就可以把事情一次次推倒重来。这样就解决了现实中干预无法验证的问题。罗斯的这个解题思路,今天看来可能不算新鲜,但在当时,它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人类的难题,让传染病研究成为可能。

    在看看我们的主角还是蚊子,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蚊子,它还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参与者。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明天再聊。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9天:痒(1)——蚊虫叮咬指数与疾病传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zf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