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
《红楼梦》梅花观怀古漫谈

《红楼梦》梅花观怀古漫谈

作者: 会飞的双鱼_zll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09:45 被阅读0次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梅花观怀古

此诗所赋之事取自明汤显祖所著传奇剧本《牡丹亭》,梅花、柳枝、拾画婵娟、春香均为剧中人与物事,同样不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牡丹亭》的故事源于主人公杜丽娘的一个梦,妙龄少女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结缘,痴恋伤情而亡。都道世事如梦,不仅青春少女心怀春梦感叹韶光易逝,芸芸众生,哪一个不做此叹。《红楼梦》,开篇也记述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亲历情事。整部书,何尝不是曹雪芹在自己的悼红轩里所做的一场大梦。这场梦可比杜丽娘的梦丰富得多了:

【壹】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草长莺飞的春天,是一个滋生浪漫情愫的季节。如花少女怀抱春心,在春风吹拂下伤春自忴。杜丽娘会,更不消说才貌俱全,心思聪颖,身世又堪伤的林黛玉了。

那一日,满园锦绣,姹紫嫣红开遍,杜丽娘游自家后花园,置身明媚春光中,惊艳于满园的春色。妙龄少女正值青春好年华,生就闭月羞花貌,艳冶轻盈好体态。自小被父母严加看管的杜丽娘,平日鲜少能出得深闺,自家花园都少至,父母自是想养得女儿家一个贞静和平的性子,哪里清楚自家女儿内心的苦闷与逆反。

“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春光中,杜丽娘顾影自己人比花娇,奈何“晓寒瘦却一分花”,无人赏无人惜。感慨韶光易逝,徒增惆怅。

与杜丽娘相比,黛玉相自由得多,一众同龄的小姐妹同居大观园,一干人等或读书、写字、弹琴下棋、作画吟诗,生活随意,心情放松。
大观园,犹如众人的一方世外桃源。女孩们受的相束缚相对较少,她们在此可以绽放自己的天性。但黛玉亦有自己的烦忧,虽与宝玉青梅竹马,亦有姐妹相伴,然颦儿身世伶仃,兼自身病如西子,于美好中反而更易增添伤感自艾的情绪。

心事如诗,敏感多愁中,那丝丝的热情挡也挡不住。惜花容月貌,叹韶光易逝。青春打马而来,与你对面相逢。隔着几百年,两个少女就这么心意相通了。杜丽娘不知林黛玉,林黛玉却懂杜丽娘。

才与宝玉同看过《会真记》的她,心情仍自激荡不已,恰巧听到了园中唱戏女孩们排演的戏文“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几句戏文,犹如一柄重锤一下子击中她的内心,令她一时间不觉心痛神驰竟自把持不住。

青春是一场盛宴,未尽便已散场。而更多的人是尚未开场,便已擦肩。如果说杜丽娘感慨青春无处寄,人如娇花空付流水,那颦儿又多了一层身世的感伤。“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落花尚自随流水,随风吹到天尽头。自己恰似风前絮,飘飞无依,无根无凭,比那落花更薄命,怎不令她落泪?

【贰 】 人间情痴, 不关风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青春意识觉醒,爱情便成为思春的主题。许是精诚所至,月老一根红线牵,平素见不到男子的杜丽娘,竟是在梦中邂逅一风流倜傥美少年。现实中无处排遣的缠绵,梦中得到了释放和满足。醒来后,梦痕历历,于是这个终日待在深闺中的少女,在尝到爱之滋味后,将母亲的告诫丢到了脑后,竟一个人偷偷地来到梦境中所在。

只是牡丹亭畔春梦残,梦再美好终是梦,意中人不见踪影,缠绵缱绻再难寻。一场刻骨铭心的梦恋将一个如花的女子折磨得形容憔悴,短短数月竟一病而亡。痴情难忘,临终前犹嘱母亲,自己最爱那一株老梅,求母亲将自己安葬在梅树底下。其意昭昭,欲此后魂伴心爱的男子。

种下情根,结下情果。痴情如杜丽娘,怎不教人唏吁!杜丽娘的痴情感动天地,后托梦柳梦梅并还魂,二人最终得成眷属。汤显祖言: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殆,殆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同杜丽娘相比,林黛玉对爱情的反应或许没有那般强烈,但痴得更深沉。杜丽娘与柳梦梅并不相识,只是一场梦成就了一场姻缘,属于一见钟情式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一步步成长成熟的,从两小无猜情意懵懂到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只悦其人,不带有任何功利,纯真纯粹。更追求心灵上的相契,这便是曹雪芹的伟大之处。

宝黛二人是前世今生的情缘,木石前盟是因,人世相恋是果。同是三生石畔的精魂,为报答前世灌溉之恩,方有了今生的一世情缘。因为相欠,所以遇见,躲不开逃不掉, 是命中注定。

二人同样珍视自然与生命,志同道合,同看西厢并极力赞美认同,等于默认和正视了彼此在对方的感情。爱得愈深愈痴,不象杜丽娘那般强烈得如飞蛾扑火,二人的痴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真实更令人共情。“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他知她为自己“闹了一身的病”,并坦言“除非你的病好了,我的病方好”。同杜丽娘不同,二人在侯门贵府,举动被人瞩目,不能行差踏错,不能随意地表白,越是情深越要压制。

那份绵绵不断的深情与牵挂,体现在一朝一夕,一晨一昏中。宝玉那首《红豆曲》,正是二人心心相印而又牵肠挂肚的真实写照: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这一切,不全是因为心里装着一个对方吗?

【叁】 由来同一梦 梦难醒

挑灯夜读牡丹亭,伤心岂独冯小青,《牡丹亭》问世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色。据说试演时,时的玉兰树久开不花者,闻丝弦声起满树齐开放。不管真假,牡丹亭的魅力巨大,倾倒众生。尤其深受女子们推崇,明清的女性读者阅读视野,引起了她们广泛而热烈的共鸣。她们拿起笔,进行点评并留下自己的文字。其中,冯小青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与牡丹亭结缘,进而痴迷感动于杜丽娘为爱痴狂。这个与杜丽娘处境相似的女子,其身世凄惨,故事更令人感慨。她模仿杜丽娘为自己画小像,杜丽娘的故事毕竟是超现实的,现实中冯小青内心的苦闷是无处消遣的,这个可怜的女子最后亦是一病而亡。由此引发了冯小青热,是牡丹亭故事的延续。

作为文学顶峰之作的《红楼梦》,与牡丹亭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不仅以梦为书名,更是将西厢、牡丹亭等剧本不失时机地贯穿于其中。红楼梦亦名情僧录,一个“情”字贯穿始终。

宝黛受《牡丹亭》影响颇深,两个人偷看这类杂书禁书,宝玉看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径自去了梨香园央求龄官为自己唱那套袅晴丝,遭到拒绝后遂悟了情缘自有分定,黛玉更是由此萌发了爱的意识,迅速成长,春困后发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喟叹,行酒令时更是脱口而出说了其中的字句,由崔莺莺和杜丽娘联想到自身,更感慨自己的凄凉身世。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胜于西厢记和牡丹亭,世事如梦,崔莺莺和杜丽娘的梦是美好的,梦终归是梦,梦中的人痴迷,梦醒后一切皆如泡影。

宝玉是痴迷的,黛玉实则是清醒的,她早早地便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小小年纪便一无所有。她明白一切成空,所以,她不喜散却喜散。宝玉在黛玉逝后,幡然醒悟,原来,所有的繁华终将消失,这尘世会落得个一片白茫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梅花观怀古漫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zi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