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饼、鸡蛋汤。“
”像太阳一样的流心荷包蛋。“
”煎蛋、水蒸蛋、蛋花汤、荷包蛋、白煮蛋、蛋白质、端午鸡蛋、爷爷的爱心鸡蛋(故事来了)!“
好家伙,我明明想引发的一场关于鸡蛋的写作大讨论,咋就捅了吃货窝了呢?此时我心中的独白是:论一颗鸡蛋的101中熟法!吃货大军们实在太热情了,捂脸!
以上对话来自我们的无戒学堂的写作社群,这个有趣的讨论,源于某天早晨,我乘公鸡蛋不注意的时候吃了一枚母鸡蛋。突发奇想,日更一篇关于鸡蛋的文章吧,由一颗鸡蛋到一篇稿子,本着独头秃不如大家一起头秃的原则,我在社群里发起了脑洞游戏:
一颗鸡蛋,大家能想到啥?
虽说得到众多小可爱的热烈回应,但是这个画风有些清奇就是了。
还好,善解人意的无戒老师闪亮地出现,一句“我知道”拖住了像野马一样脱缰的话题!于是无戒老师写作小课堂加餐开始喽!
“可以写鸡蛋的故事,借助鸡蛋来抒发情感。”
“比如小时候过生日的时候,妈妈每次给我煮鸡蛋,后来长大了,很少有人记得你的生日,这时候鸡蛋是妈妈的爱,也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记忆力的鸡蛋是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总把鸡蛋收起来,有集的时候拿到街上卖掉,给我换零食,这时候鸡蛋被赋予感情,等同于妈妈,等同于回忆、童年、贫穷的岁月。”
“所以物是死的,情感是活的。一旦感情有了,故事就有了深度。“
“当然鸡蛋的角度可以是多方位的。”
“比如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妈妈总是把鸡蛋留给弟弟,对姐姐来说,鸡蛋就是一种伤害,是母亲的偏爱。“
“小时候,哥哥特别爱吃鸡蛋,但是哥哥总把鸡蛋让给我,这就是兄妹之情。”
“我喜欢加故事给物体上,之所以大家经常没啥可写,就是不知道把平常的物品、所见升华。升华会让你的题材变得有厚重感、更具文学性,”
别人都是抛砖引玉,我是砸鸡蛋请老师加餐啊,这堂诚意满满的临时加餐课有没有让你灵感枯竭的日更写作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叫做视网膜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关注的时候,就会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把那些与需要不相关的其他信息无意识的过滤掉,从而产生选择性注意。
这就解释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提起笔的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因为我们的主题没有确定下来,我们的注意力无意识地分散淹没在周围的事物上,当我们决定写一篇关于鸡蛋主题的文章之后,我们会将注意力收拢回来,集中在鸡蛋的相关信息上——比如鸡蛋的101种熟法,吃货的注意力永远如此专注,哈哈。
因此在新媒体写作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一定要垂直领域深耕。没有确定领域的时候,很多有用的素材都被我们无意识地疏漏掉了,但一旦我们的锚点确定下来,我们对素材的敏锐度就会直线上升,我们的更新执行力就能都得到有效保障。注意力也是力,省力偷懒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
这次加餐课无戒老师从多个角度举例子,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个鸡蛋的故事。
就像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里,他的老师告诉达芬奇的一样:“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很简单,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光线、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难道这是一只穿越了的鸡蛋么?古有达芬奇老师教画鸡蛋,今有无戒老师教写鸡蛋,想想有点可乐呢!
以前我们用五感法学写作,此为看山是山。现在我们用感情升华法写作,此为看蛋他可能不只是蛋。
看来我真的是佛了,哈哈哈!写作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一件事,感恩遇见无戒学堂。
我是公子姓周,偶尔逗比的快乐小龙人,一起写作一起玩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51997/77a51e294ae37a4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