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情梗概: 孩子在上高三,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后不久,一天突然对我说:妈妈,明天我不想去上学,我想在家里呆着,你给我的班主任请一天假。
2. 应对方式: 我先是一惊,然后还是接纳了孩子不愿意去学校的事实,允许她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和作息。
3. 情绪状态:吃惊——担心——平复情绪
4. 观点理由: 孩子在最后的高考冲刺阶段,她提出不去学校上学,我先是担心她落下功课,又一想可能是她感觉学习太累了,想休息一两天吧。高三最后一个月基本是复习加考试,孩子在家自己可以自主学习。请一两天假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吧。
5. 自我反思: (1)不知为什么,当孩子提出不去学校的要求,我立刻就答应了,尽管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有些不高兴。幸运的是,在孩子提出要请假的要求前,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位高考专家的建议说过,高三考生会有焦虑,作为家长要接受他们的焦虑,给他们一个释放焦虑的出口。我隐隐约约记得这么一句话,于是在那个当下,选择理解允许孩子,而不是和孩子对抗要求她非得上学不可。
(2)我们正常上班,孩子一人在家。后来我问她一个人在家做什么,孩子说她去爬北山了。路经学校门口,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好无聊。于是她第二天就决定重返学校学习,而且在不久之后的数学模拟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一名。
(3)我反思这件事,幸亏当时放下了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允许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她被理解和被允许以后,稍作放松调整,又元气满满的奔赴高考备考前线,最后一直以平稳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度过了高考这个人生的转折点。
通过与大家互鉴互学,我更明白了被理解被尊重的孩子可以更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决定时,我们多了解背后的原因。作为父母,我们永远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