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八佾篇》|| 夏夷之论

《论语•八佾篇》|| 夏夷之论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22:32 被阅读0次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意:
    孔子说:“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

    这里的“夷狄”,并不指表面的化外之地或者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而是指的道德文化方面的代名词。就是说孔子把不重视礼乐制度的人统称为“夷狄”,即使身在文明之地,但是行为毫无礼仪,这些就是夷狄。而将重视礼制的人称做“诸夏”,愿意学习并在实际中运用礼乐文化。与实际的地域没有太大的关联。

    但就当时他所处的礼乐崩坏的环境下,也就是一、二章所说的逾矩礼乱的状况,他也不仅对当政的周王朝发出自己的慨叹:文明程度不高的地区还知道有个君主,历来发达的文明之地却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这不是预示着王朝的没落吗?孔子借这种夏夷的对比感叹当时士大夫夺权僭越,社会秩序的崩溃与混乱。

    孔子重视“礼乐”,是因为它代表的是社会的文化制度,是一种人们行为的规范与约束。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之国,即使朝代更迭,有着共同的信念与道德规范,有着一惯的文化传承,也能依靠着这些礼乐制度的继承与改革使得社会能够正常运作下去,即便遭受到一些打击与毁灭,也能够很快重建恢复一个正常向前的社会,不至于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理,不讲礼制的民族或者国家,人人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没有制约没有规范,这样的社会是难以长期存在的,一旦动乱也很难恢复。

    而历史的进展中总是有打脸的时刻,经常有人们常规意识中的蛮夷之地侵占了文明之所,且还有着长足的发展与繁荣。想来是被乱花迷了眼,对自己对他人看不清,识不明。

    又如现今的有些偏远之地,落后之所,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纯朴,向往的桃花源。而前一段的恶性事件,号称的文明之城市,却往往藏着各种龌龊之事法规难容之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篇》|| 夏夷之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cm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