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早,网友庐陵国主发布了一篇名为《云南16市州财政总收入汇总:昭通第七,玉溪第二,昆明超千亿》的帖子,“剧透”了2018年云南各州市的年度财报:云南省财政总收入 3392.1亿元 增长 5.8%,然后是16个地州市分析——
16 怒江州 财政总收入 14.9亿元 增长 4.9%
15 迪庆州 财政总收入 18.8亿元 增长 13.1%
14 西双版纳州 财政总收入 47.7亿元 增长 2.6%
13 德宏州 财政总收入 56亿元 增长 6.4%
12 丽江市 财政总收入 61.5亿元 增长-7.7%
11 临沧市 财政总收入 61.8亿元 增长 4.3%
10 保山市 财政总收入 96.6亿元 增长 11.7%
9 文山州 财政总收入 102.8亿元 增长 2.1%
8 普洱市 财政总收入 104.6亿元 增长 8.7%
7 昭通市 财政总收入 149.3亿元 增长 9.9%
6 大理州 财政总收入 169.1亿元 增长 8.0%
5 楚雄州 财政总收入 169.3亿元 增长 5.5%
4 红河州 财政总收入 266.3亿元 增长-3.4%
3 曲靖市 财政总收入 335.3亿元 增长 7.2%
2 玉溪市 财政总收入 348.5亿元 增长 4.7%
1 昆明市 财政总收入 1069.3亿元 增长 8.2%
在离传统年后召开的两会还有几天的时间点,本地媒体的朋友第一时间出来质疑了该数据的真实性,对此我们暂不表态也不站队,待下周一玉溪人大会召开,自然印证这位提前爆料的“地下统计局”网友是李鬼还是李逵。
这里我们从心理角度,谈谈玉溪人为何一直打心里“看不上”老大昆明,首先就是经济体量上的比例失调,按保守数字(零头不计)计算,人口占比上昆明400万对比玉溪200万,城镇面积昆明400平方公里对75平方公里,人均面积2.67:1,财政收入却只有3:1,在省会城市辐射周边集中的政治经济地理条件下,在优质企业和基础设施配比占优的情况下,相当于只勉强和玉溪打了个平手,且还是在刨除了红塔集团这个金盆的情况下(如果把红塔集团百亿级别的利税整个算上,玉溪搞不好将超越昆明成为全省第一)。
昆明跟各地州市兄弟姐们好有一比就类似国产电视剧,家庭困难的老大打工供弟妹上学,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庭压力,虽然是掌权的“家长”管着大家,但弟妹们有小家庭后肯定会嫌大哥土了一点,计较一点,抠了一点。
而说起红塔区集团不得不提的就是烟田建设,占用了基本农田面积和劳动力,玉溪的农业比例和烟农实际上是在给国税做贡献的,然而回报比并没有跟集团同步,烟草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在新世纪以来就是长期靠县乡和偏远山区的烟田和烟农支撑的,虽然他们也因此改善了一些经济收入,但二八定理嘛大家都懂得,甚至还有计划种植体制下烟农和管理部门发生冲突的,这些都不提了。
提起红塔集团自然要提到银行,玉溪本土发展起来的玉溪市商业银行改组为云南红塔银行后,和富滇银行均是是云南本土地方银行的代表。红塔银行不用说了,而说起富滇银行还和玉溪人有关。
富滇银行前身是1911年蔡锷创办的云南全省公钱局,1912年改组为省立富滇银行(旧富滇银行),1922年和1927年玉溪人盛延龄两度担任中国富滇银行总行长,当时在香港、上海、河口设有3个分行。1927年查办香港分行经理贪腐的同一年,唐继尧、龙云、胡若愚等军政大佬因为政府“紧缺”多次向富滇银行“借”款,但盛延龄以请求“停办”来回复,此事不了了之,富滇银行的巨款得以保存下来——可以说没有盛延龄和玉溪旅省同乡会,就没有今天的富滇银行。
除了一烟两银,玉溪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在多年没有得到地方财政支付转移的财税补偿情况下,只凭借着1998年红塔集团留下的昆玉高速公路二十年来和省城昆明一路并行。昆明在99世博会的东风后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在新世纪和其他各州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而玉溪身为昆明的后花园,在单位经济产出上一直都不逊色。
然而也正是因为上个世纪的玉溪太牛了,在曾经某位主政的省级官员一语定乾坤的影响下,玉溪的优质资产不断国有化,留给本地的资源越来越少,间接成为近两年主城区红塔区衰落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高新区的“分家”,而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又从另一个层面上削弱了红塔区的声势。
最后再回归到庐陵国主的料来看,丽江红河的负增长,玉溪失去上一个十年保八的增长劲头,伴随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克时艰”并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词,就算这个数据是假的,从周围的各类经济体活力和体制内朋友的收入来看,也能管窥到未来五年地方经济的境况,我们除了更进一步积极地想方设法活下去还能怎样呢,毕竟连风光一时的万科万达都要低调地活着了,我作为平凡人的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呢?
以此文与玉溪人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