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发展论(五)

艺术发展论(五)

作者: 赵黑白灰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09:43 被阅读4次

    第十六章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一节 艺术的民族性

    一、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名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共同的根本的特性。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民族的特殊性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艺术的民族性表现在:

    (一)、艺术内容的民族性。

    艺术内容的民族性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艺术表达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灵魂和核心。

    果戈理说:“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只要他是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以全民族的眼睛来观察它,只要他的感觉和他所说的话使他的同胞们觉得,仿佛正是他们自己这么感受和这么说似的。”

    贡布里希说:“艺术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出他所见到的东西。”如蒋彝的《德温特湖畔之牛》。

    (二)、艺术形式的民族性。

    艺术形式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要表达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

    比如埃及人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把物体的一切都尽可能清楚、完整、明白的表现出来。中国古代艺术与埃及艺术的相同点就在于绘画时可以随时变换观察的角度,以便把事物画的清楚明白。“但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贡布里希说。

    二、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审美情趣,而后者有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由于各民族社会生活具有特殊性,因而民族精神与民族的审美情趣也各有其特殊性。

    比如埃及和希腊(对人体美的执着热爱)。

    三、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各民族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差别性。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差别性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世界民族的多元存在决定了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各民族的艺术都很强调艺术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民族特色”。这是因为只有具有浓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只有这种艺术作品,内容是他们关心的,形式是他们熟悉的,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引起共鸣。艺术作品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群众性,就越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差异性是长期存在的,因而各民族思想感情的差异和欣赏习惯的差异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长期存在。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是比较强的,甚至是顽固的。因此全球文化一体化、艺术一体化是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

    第二节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一、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

    各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差别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发现不同民族艺术的差别性、对立性,却难以发现不同民族艺术的共同性。因而有意无意抹杀了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存在,这是不对的。

    如希腊和埃及艺术,汉族音乐和西域音乐。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

    (一)、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的相互影响。

        某一民族具有先进思想的艺术作品会有力地影响其他民族的艺术,当然落后的思想内容也会阻碍其它民族艺术的发展。

    (二)、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各民族艺术的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不同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使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

    (一)、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

    民族的社会生活越类似,艺术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则越大;反之,则越小。

    这样,不同民族的艺术影响可以归结为三种情况:

    首先,不同民族艺术的影响是不存在的。例如非洲丛林中的原始部落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其次,不同民族艺术的影响是单方面的,两个民族的社会生活虽然具有类似性,但先进与落后的差距过于悬殊。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对西欧和北欧的影响,法国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最后,不同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当由于社会关系的类似及因之文化发展的类似的结果,交换着民族的双方,都能从另一民族取得一些东西”。如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影响,西方和非洲的音乐舞蹈。

    (二)、民族交往的可能性。

    民族艺术相互影响是以民族交往为前提,没有民族交往就没有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

    地理及政治因素会阻碍民族的相互交往从而影响艺术的相互交流,但任何时代都难以完全阻隔各民族的相互交往,虽然我们对他们交往的时间、地点、方式茫然无知。

    不同的民族距离越近,交往越多,民族艺术相互影响就会越大;不同民族的距离越远,交往越少,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就越少。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是偶然的、自发的、局部的、短暂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时代,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才是必然的、自觉地、全面的、长久的。

    四、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是艺术的一般共性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风格和流派,创作方法和艺术思潮,会逐渐形成一些共性。随着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频繁,这种趋势还会发展和加强。

    但艺术发展的共性不会磨灭掉各民族艺术的特色,因为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特色是永恒的,各民族艺术的特色也是永恒的。

    第三节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一、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资本主义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的“世界”,一个崭新的世界交往的时代到来了,与此相适应,一个崭新的世界范围内艺术交往的时代也到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名曲的提出“世界的文学”这个概念。经济决定艺术,民族经济决定民族艺术。随着自给自足的民族经济走向世界经济,民族的艺术也走向世界的艺术。

    (西方艺术讲模仿,中国艺术讲言志;西方艺术讲逼真,中国艺术讲传神;西方艺术讲非功利,中国艺术讲致用;西方艺术讲写实,中国艺术讲写意;西方艺术讲再现,中国艺术讲表现;西方艺术讲典型,中国艺术讲意境。)

    二、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它的特征是:

    (一)、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毛泽东说:“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超阶级的人性。”马克思也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一般本性”蕴含在阶级性之中,或者说,在阶级性中包含着“人的一般本性”。

    黑格尔说,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人的普遍本性。现实中的一切人和事都是暂时的、易逝的,只有人的普遍本性才是永久的、长存的。艺术也应表现人的普遍本性才能长久。

    从这个观点出发,黑格尔解释了艺术发展中的两个难题:一切艺术都是民族的,它为什么能为一切民族所共赏呢?一切艺术都是时代的,它为什么能为一切时代所共赏呢?就是因为这些民族艺术和时代艺术表现了人的一般本性。比如性爱,表现性爱的艺术如《阿波罗与达芙妮》、《茶花女》、《少年维特之烦恼》、《红楼梦》。再如马克思对希腊艺术描述,回答了姚斯的问题。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美,各民族也有各民族的美。

    (二)、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美,各民族也有各民族的美。但不管阶级、民族的美如何对立,超越阶级、民族界限的共同的美依然是存在的:这就是人类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形象显现。

    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四、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发展论(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eblqtx.html